本篇文章2134字,读完约5分钟
长宁区认为,垃圾综合治理是超大城市必须直接面对并下大决心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垃圾分类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但实际上,进行垃圾分类并不容易。在许多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国家或地区,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垃圾战”。例如,瑞典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培养国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居民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破坏者、搭便车者、利益相关者和积极行动者。一些社区的垃圾分类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缺少积极的参与者。那么,居民如何成为推动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者呢?
三个重要的治理逻辑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理问题。在多重复杂的垃圾管理道路上,三种治理逻辑尤为重要:
首先是政府干预的逻辑。政府干预是垃圾分类成功的重要前提。由于垃圾分类行为的个体“成本收益”的模糊性和不平等性,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很难形成垃圾分类行为,因此有必要借助政府干预理论研究政府行为对人们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在韩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废物管理的基本逻辑是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以将垃圾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公民行为的基本规范。事实上,在人类垃圾分类的历史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干预,自动和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是极其罕见的。
第二,利益逻辑。通过将废物分类转化为一个与利益相关的问题,并使其与每个人的生活直接相关,来促进废物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秘密。日本东京通过这一逻辑推动废物分类的成功实施。五十年前,东京的垃圾只能被填埋,而且只有一个处理厂。后来,决定每个区产生的垃圾由这个区处理。然而,在每个区建立垃圾处理厂的计划遭到了居民的反对。一些地区在开始建设之前已经打官司10年了;一些工厂和居民举行了100多次简报会,通过长期平稳运行、信息公开和邀请居民参观,赢得了市民的信任。目前,东京几乎每个区都有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这种努力直接将垃圾问题本地化、本地化和邻近化,并创造出更加理性和和平的利益相关者。实践表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往往是合理和持久的。
三是“党建带路+居民自治”的逻辑。中国一些社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党建带路+居民自治”可以促进良好的垃圾管理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感知令人兴奋的治理能量和良好的治理愿望。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建设的指导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卓有成效的价值导向、主题导向和平台导向。同时,党组织指导下的“三会”制度、居民参与制度和志愿者制度进一步奠定了自治的坚实基础。这一逻辑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大特征,也是当代中国快速转型发展中保持稳定有效格局的终极秘密。
形成了五个业务机制
垃圾分类不仅改变了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治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垃圾分类可能是煽动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绝佳支点。其中,可以梳理出五种有效的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共识凝聚机制。爱建小区能够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共识凝聚机制至关重要。2017年4月,在上海长宁爱建小区,中国别墅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正式启动。居民委员会向每家每户发放问卷,并利用微信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告知分类要求。出乎意料的是,公众舆论的反应非常好。95%的人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应该做。可以判断,在建立共识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分析和提炼社区治理的基础、社区公共意志和社区公共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构建示范驱动机制。注重示范驱动机制的建设,可以逐步将垃圾分类行动从部分人扩大到全体居民,并将那些不遵守规则的“搭便车者”和被动行为者拉进主动行为者的行列。在爱建小区,早晚两个特定时间段是垃圾集中投放的时间。为此,居委会成立了一个40人的志愿者小组,由党员、楼领导、居民代表和物业人员组成。他们在社区的垃圾房前轮班工作,敦促居民对混合垃圾进行分类和展示。
第三,建立内生压力机制。垃圾分类背后不是外生的控制和惩罚机制,而是内生的压力。如果内生压力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和利益相关机制相结合,垃圾分类的实施将会更加顺畅。那么,如何建立内生压力机制呢?首先,需要建立数据统计机制,实时掌握社区垃圾分类的动态情况。其次,可以设立“红黑榜”宣传生活垃圾的分类,定期对分类好的家庭进行表彰,督促其纠正分类不全的情况。最后,应建立定点堆放大块垃圾的“双通知”制度。通过入户通知和物业收费通知两种通知,明确定点堆放的要求,提醒装修期间的安全事项和房屋法规的宣传。
第四,建立专业辅助机制。垃圾分类不是简单地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现代社会对垃圾处理的要求更高,分类标准更严格,分类方法更专业。因此,垃圾分类不仅是居民参与的治理任务,也是专业的治理任务。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积极推动专业社会组织对居住区垃圾分类的干预和指导。
第五,构建政府与社会的对接机制。过去,一些社区垃圾分类不能持续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卫部门与社区垃圾分类不能有效衔接。许多居民发现他们的前端垃圾被很好地分开了,但是当他们到达时,环卫车被混合在一起,这不可避免地挫伤了他们的热情。由此可见,“政府与社会”的成功对接有助于保证垃圾分类的推广。另一方面,社区垃圾分类也将促进政府垃圾处理工作的改进,推动环卫部门垃圾处理理念、流程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