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98字,读完约6分钟
周家桥地区位于周家桥街的中间。北部的吴淞河、西部的古北路和东部的中山西路的长宁路都是以该地区一座同名的木桥命名的。
民国初年的20多年间,许多实业家买地建厂,包括沈心第一、第八纺织厂、日本丰田纱厂、民生纱厂、天元电化厂等10多家工厂。超过10,000名工人分散在工厂周围的村庄里,他们租房子或租地建房定居。百里南路(现长宁路)逐渐形成一个市场,然后向东延伸至集四五路(现万航都路)与中山路(现中山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带。周嘉大桥的范围自然扩展到了羌家角和沈家浪等村庄。
周中宇和周家桥
原来的“周家桥”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座桥的名字。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与清雍正年间松江知府周中之死有关。
据传说,在周代中期,我是一个诚实的官员,像一个孩子一样热爱人民,保持干净的手。1727年,周仲禹受命监督吴淞河疏浚工程,在陈家渡(旧址位于苏州河北岸,长风公园西侧)筑坝遇到困难。第二年,我在周中亲自去工地坐船监督工作。不幸的是,他死在了水里。
1909年,它在上海的《图片日报》上发表了关于周太朴庙的文章(图片来自李云坤的新浪博客)
大坝建成后,当地人在大坝旁边建了一个小祠堂来纪念周代中期。后来,周仲高因公殉职的事迹传到了天上,雍正的御笔得到了朱的认可,周仲高被封为太仆寺的祭祀和安葬。1761年,周太朴庙在小祠堂原址上重建。
据说本周的太仆寺“老了就享受,祈祷都是精神上的”,香火正盛。由于周太朴庙位于吴淞河(今苏州河)北岸,从上海县到祠堂,必须经过吴淞河的支流西麓子坡。为了方便渡河,人们在西卢孜普上建了一座木桥,叫做“周嘉桥”。
三元宫内的昆道院(原周太普寺)有一幅周朝中期的画像
为厨房寻找原材料的地方
古时候,周家桥附近有李家门和寨里两个村子,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分别是顾、姚、邱和李四,他们以种菜、捕鱼、纺织为生。
清末民初,工商部新开辟了百里南路(今长宁路)和霍碧兰路过境,并扩建了鸡丝非路(今万行渡路)。此后,周家桥周围便利的水陆交通吸引了众多商人纷纷在这里建厂,原本宁静的村庄逐渐被从地面上崛起的工厂所取代,周家桥地区在机器的隆隆声中逐渐繁荣起来。
1929年,苏州河附近李白南路以北一片24英亩的空土地迎来了一位新租户。这个人就是吴,民国时期著名的企业家。他不仅亲自研制了味精,打破了日本“味素”在国内市场的垄断,还创办了楚天味精厂,开创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先河。但长期以来,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盐酸不得不进口。
为了摆脱被他人控制的局面,吴和其合伙人张集资20万银元,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从地主匡中谋处租用了白里南路的土地,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氯碱厂——天元电化厂有限公司,由味精提供原料,意为“天元”。
公私合营上海天元化工厂
武纪念碑建立在天元化工厂原址
除天元电化厂外,荣氏一厂、八厂、丰田纱厂、民生纱厂等十多家企业也在周家桥地区。超过10,000名工业工人分散在工厂周围,一些人租房子,另一些人租地建房定居。周家桥的范围也延伸到了羌家角、沈家浪等村庄。
沈心纺织一厂
异常周家桥米市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周家桥地区的工业繁荣戛然而止。在“八·一三”事件中,该地区多次遭到日军轰炸,大部分工厂被毁,大部分房屋成为废墟。只有这家工厂损失了30多万元。
1939年,汪伪上海市政府西区办事处在此设立周家桥镇(抗战胜利后被废止),并控制了沪杭铁路以西的大片土地。1942年,王伪政权为推行“清乡”政策,在上海周围修筑竹篱,阻止城郊粮食流入城市,导致城市粮价上涨。
但是很快,聪明的公民发现封锁两边的大米价格非常不同。封锁区外的每石大米200元,而城里的每石大米高达440元。结果,许多孤独的帮派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夜晚,或者在小道上走来走去,或者穿上水路,肩负起他们的肩膀,等待机会拿下围栏,越过封锁。
老米坑旧址(长宁路古北路54号站)
周家桥位于市区边缘,西面的北新泾有一条封锁线,是米商的中转站。从中山路(今中山西路)到沪杭铁路之间的百里南路,有大量的米店和米摊,著名的“周家桥米市”应运而生。
苏州河的最后一艘船
提到“强家一隅”,周家桥的“故土”就不得而知了。这原本是苏州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的名字,以它的强姓命名。
强家角村以划船闻名。张家角的渡江始于清末。起初,它是村民自建的宜都。它从强家角出发,穿越苏州河,向北到达广府西路,行程约50米。
20世纪90年代的强家角渡口
解放后,1956年钱家角轮渡以资产入股的方式并入市轮渡公司,码头扩建改造,船舶改为钢质电动轮渡。每天从4: 45到23: 30营业。没有固定的频率,只要乘客多一点,它就会航行。1990年,每天有近3000名乘客。
过去,苏州河上的轮渡运输非常繁忙。最多有7艘渡船,10多艘渡船和200多名渡船工人。根据老一辈人的记忆,苏州河的轮渡费起初是一便士,后来逐渐增加到两五分,最贵的也只有一毛钱。
然而,随着上海道路交通的大发展,苏州河上的渡口已相继停航,强家角渡口成为苏州河上仅存的一个渡口。
苏州河上的最后一艘渡船——强家角渡船(图片来自沈戈_老上海)
1997年12月16日上午9点30分,当上航107号客轮载着几十名乘客从广府西路抵达强家角时,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完成了它的使命,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人行桥。
2005年上海地图上的周家桥
周家桥的变化也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上海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上海不止有一个地方像周家桥一样,它像许多棚户区一样被列入上海的历史变迁之中,比如“两个海湾城市”。然而,他们过去的故事可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了。
周家桥的华丽转型
夜晚迷人的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