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45字,读完约15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长宁是上海的西门,是一座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市。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60岁以上登记老年人口达到205,100人,占总人口的35.3%,老龄化程度超过上海平均水平。长宁区作为上海最发达、最国际化的城市区域之一,面对“银色浪潮”,也追求“国际精品”的标准,努力打造一个老人幸福、养老快乐的福地。
今年以来,长宁区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致力于“幸福养老”的实践。在“质量+平衡”的双引擎驱动下,长宁区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为上海“大城市养老”贡献了许多重要经验。
打造长宁的“快乐养老”品牌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中心城市的老龄化水平通常高于城市的整体水平。长宁区的老龄化速度比上海高2.1个百分点。在中心城市空,资源稀缺且昂贵。深度老龄化时代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开发有限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均衡、充分的服务?
长宁区以调查研究为依托,首先找到了养老的基础,明确了养老的“一个账户”。区民政局结合“大规模调查”,筛选了全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数量,完成了全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掌握了不同年龄段、健康水平、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数据客观详实。在调查的基础上,长宁区率先发布了一系列与中国养老相关的指标体系和工作计划。最典型的是“幸福养老”品牌系列——编制“幸福养老”指标体系,编制长宁区“幸福养老”地图,出版长宁区“幸福养老便民手册”,推出“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养老服务套餐,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庭全面掌握区域养老资源。
长宁区率先制定了全国养老“优质+均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全区推动养老工作在高原建峰的努力,全市乃至全国形成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行动计划围绕“幸福养老”目标,通过优化养老机构布局、加快智能养老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和优待等措施,力争实现长宁养老在更高层次上的均衡发展。
巩固家庭和社区养老金的基本地位
虽然市中心的空客房供不应求,但老人服务设施却无法挽救。
在机构养老方面,长宁区以设施建设为支撑,不断提高养老“一床”的供给和含金量。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推进“分配服务”改革,强化政策倾斜,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共有老年病床6150张,登记老年人床位拥有率为3%,居中心城市首位。注重机构和社区养老发展的融合,将机构资源延伸到社区。整个地区的所有公共养老机构和60%的私营养老机构都开展了延伸服务,如日托、膳食援助、洗浴援助和医疗援助。全区还协调区内国有企业盘活30个闲置资源,用于各类养老设施建设,有效增加了养老设施供给。
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面,长宁区构建了“一个中心、多个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新建养老机构通过委托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营造养老服务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40平方米/千人的要求,创建15分钟老人服务圈,每个街道和城镇将建设一个社区老人综合服务中心和至少一个家长护理之家,每四到五个居委会将建设一个老人日间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将建设一个标准化的老人活动室,从而形成一个五圈15分钟老人服务圈。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共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3个,其中包括11个养老院和4个养老服务中心。到年底,所有街道和城镇都被完全覆盖,建成了15个日托中心、54个膳食辅助设施和190个老年人活动室。
长宁区民政局认为,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和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和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这也是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意义所在。
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促进幸福养老
长宁区将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作为推进“幸福养老”的重要契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和两名分管养老和卫生的副组长为副组长、27个委办和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加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0大类30项任务,有序推进试点“进度条”。
长宁区得到了中央政府2997万元的补助。为科学安排试点资金,特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997万元资金分解为93个具体项目,分配到各镇区民政局,预算安排率为100%。在资金投入方面,我们坚持试点资金以创造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软环境和软实力为重点,硬件设施建设为辅的原则。近80%的资金用于支持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品牌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等软件升级项目。2018年,市、区政府投资4亿元支持长宁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市、区政府配套资金是中央补助资金的13.3倍,试点资金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各区还委托第三方加强绩效跟踪和评估,确保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
在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领域,老年护理服务主要以非正式护理的形式进行。长宁区特别重视非正规护理体系建设,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编织了“1+6”特殊困难保障网络——“1”是提供全面的健康档案,“6”是一系列居家服务,包括:为300个困难残疾和痴呆家庭提供“居家宝”康复援助套餐;为500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康阳宝”慢性病管理保健包;为5000名独居老人提供三套“安康宝”智能住房;为区内2055户纯老年人、独居老人和老年家庭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机制,全面覆盖困难群体,解决了老年人因病致贫问题;制定《长宁区困难老人居家养老项目实施意见》,开展“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与此同时,已经实施多年的"老伙伴"方案已经认识到,有2000名青年人组成一对,照顾10000名老年人;“老有所养”计划实现了街道和城镇的全面覆盖;正在进行的睦邻互助计划已经创建了323个睦邻友好点;五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包括心理健康、急救护理、临终关怀、健康促进和光明行动,已经在整个管辖范围内成立。
根据区民政局的说法,“变老”是我们每个人回家的必然方式。到2020年,长宁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预计将达到40%。任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该区的养老服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财产+养老金”打破了“就近养老”的困难和痛苦点
如果可以选择,每个人都愿意在最近的地方养老,这意味着老年人不需要调动很多身体机能来适应陌生的环境。为了鼓励“老有所居”,长宁区不断探索“离家近一点”服务空老年人,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体验家庭护理“体验”大厅的温暖和温暖
住在382弄3号608室的朱允珠是一位老人。她的女儿很有才华,嫁给了德国。她独自一人呆在她生活多年的小巷里,经常一个人来来去去。
朱阿波引起了朱惠娟的注意,她是社区一个小型微型组织的工作人员。这个小微机构是新长宁集团旗下物业公司为探索新型养老模式而创建的“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厅,是直接嵌入社区的养老“功能单元”。朱惠娟经常热情地帮助朱阿坡搬东西和做家务。在和她一个接一个的熟悉之后,朱亚波决定去“好心人”的工作单位。没想到,读完之后,她成了“慧生活”家庭护理体验厅的“粉丝”。
“不要每天烧火,买,死,烧!体验厅更方便、更便宜、更卫生,而且还节省了我家的煤气费,水电也用得更少。”算完账后,朱阿波称赞老区服务和活动为热爱“慧生活”的居家养老体验厅,并经常介绍老邻居和老街坊。她的老朋友钱阿姨是第一个受益者:“你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做理疗和康复护理,一次只需几块钱,而且环境装修得很温馨,这对我们的老人很好!”
朱阿波和大家一起参加了有趣的活动,如艺术插花、分享和交流绿色植物、动动手指等。他们一起学习戏剧和书法,拿起剪刀,玩剪纸。认识朱阿波的人称赞她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这个小小的体验厅成了朱阿坡和居民们的“第二个家”。她在国外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女儿和她的外国女婿感受到了老人性格的巨大变化。她的女儿从德国飞回来,感谢“慧生活”家庭护理体验厅的服务人员。她还为海外游客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了体验大厅。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在附近提供服务
除水城路“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厅外,长宁区将逐步建设30个“房产+养老”模式的小微机构,今年仅完成16个。
长宁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以家为基础,以社区物业为依托,以合格养老服务提供者为支撑,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将住宅物业办公室升级为“惠老家园”,提供社区餐饮、睦邻、阳光、长影等多功能服务。
“产权+养老”模式注重资源整合优势,依托“慧生活”等服务平台。养老护理业务培训结束后,“四保”服务人员(保安、保洁、环保、保修)上门为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饮食、清洁、洗浴和医疗救助。紧急援助、家政服务、各种维护、汽车旅行、健康咨询和医疗援助。“财产+养老金”模式的创新,与国内企业、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合作伙伴一起,汇聚在“智能生活”服务平台上,并通过移动应用推动其发展。需要服务的居民可以享受60多项服务,涉及日常生活的九个主要领域,而不必打电话。
探索构建一个三维的、友好的、抗老化的转化系统
自2012年以来,长宁区共建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低收入和低收入居室506户,无障碍居室752户。在此基础上,长宁区通过扩建改造空厅、增加改造内容、优化改造标准、引入市场化手段,率先在国内构建了一套立体的抗老化改造体系。
在空房间的改造中,从老年客厅的改造扩展到住宅小区、街区等公共空房间的老年环境建设。今年,长宁区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起点,建设了新华街梅安社区等7个适合老年人的试点社区,对空老年人原有的户外活动进行了专业评估、定制设计和改造,全面提高了空.老年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北新泾街和新泾镇率先进行了适宜的老街改造。两地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探索和市场调研,统计分析了附近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特征,并在最大限度保持街区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设计。北新泾街道适老街区位于北宇路天山西路至新宇路段。街道两旁有老年教室、养老院、知鹤堂医学博物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各种老年人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形成了老年人“十五分钟生活圈”。新泾镇老年公寓位于仙霞西路,靠近乐盈路。根据街区的地理要素和文化环境,“袖珍公园”的概念是围绕着它的老年人和往届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出来的。
抗老化街区的改造设计需要从自然、人文、艺术和疗养的角度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翻新后的户外空房可以为老年人的日常户外活动提供安全舒适的保障,让他们积极健康地度过晚年。北新泾街道抗老化街区最大的特色是由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整块街区的整幅壁画,融合了“孝敬老人”的理念和“新24孝”的内容。它不仅可以作为街区的向导,诠释相应的孝与老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成为街区的文化景观。
据设计师介绍,新井镇老街区的“街头家具”的设置不仅呈现了一个大型的公共开放的空厅,还设置了一个小角落,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注意空与空之间活动的复合渗透性,在公共空房间周围营造一个可以休息的小房间,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活动,适合老年人交谈,让他们感到忙碌。
在长宁的宜老社区,人们可以看到具有空.导向功能的指示灯盒这是因为设计者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衰退、方向感差等因素,将空分割组织起来,帮助老年人找到自己的路和位置,这样老年人就可以在夜间使用。该街区还配有艺术景观绿化带,与柔和的室外阳光和清新的空空气相匹配,以鼓励老年人走出住宅区,并鼓励老年人在室外公共区域进行探索。这里,防滑行走路径适合老年人,并且里程被写在行走路径上作为老年人微型锻炼的数字参考。
知识关怀
进行三次筛选测试,以建立闭环服务
关爱认知患者及其家庭是养老和社会的迫切需要。长宁区正在推进认知障碍社区筛查实验,以了解社区认知障碍患者的基础,研究建立包括科普、发现和转诊、认知干预和家庭支持在内的社区支持网络。
虹桥街认知护理领域的先锋
早在2014年初,长宁区就率先探索虹桥街认知障碍社区支持系统。整合多年基础服务数据后,开展了一轮有针对性的调查,主要依靠社区健康档案对1900名老年人进行筛查和评估,其中1600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其余300人由项目组人员进行评估。
预计两年内,长宁区将以虹桥街的成熟经验为样本,实现全区认知疾病领域医疗护理的深度融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精神卫生中心、街道养老院、日托所和养老院等老年服务资源,构建服务闭环——从社区宣传的最早阶段,到诊断前的早期筛查、社区预防、诊断后的家庭支持、专业干预、护理机构等。
江苏路街道首次认知疾病全覆盖筛查
今年,江苏路街道与易佳老人服务中心联手,对60岁以上的注册老人进行认知疾病普查。
筛选采用“1+2,3,4”法。“1”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认知筛查方法,除了国际上使用的ad8量表外,还增加了moca量表作为补充。“2”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出到居委会进行宣传和筛查,另一种是邀请老年人到易家庭经营的老年人服务设施进行宣传和筛查。“3”是三种特定的筛选方法。一是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老年人体检后筛查表;二是去社区开展一些老年人健康科普活动,重点筛查;第三种是门到门,面对面的筛选。“4”是配合这次放映,制作一个科普视频,一本小册子,一个传单和准备一些小礼物。
经过筛选,江苏路街道将与易佳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建立认知疾病社区支持系统。街道护理站、一些老年人日托中心、老年人护理院、疗养院等。是旧的设施,将设立专门的区域来建立对痴呆症患者友好的社区,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他们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家庭的护理压力,提高认知家庭的生活质量。华阳街
专业视角和精确服务
华阳街采用整群抽样。通过家庭自查、社区初步评估、初步诊断和专家诊断的过程,完成了对认知障碍患者、高危老年人和无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统计。
根据专业方案,抽样后,老年家庭可先通过痴呆筛查表(ad8)或脑健康自评问卷进行自我检查,如果有相关风险,将进入第二阶段——社区初步评估。专业社会工作者或社区医生介入帮助受试者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该量表平均耗时约30分钟。moca评估确定的高危对象需要进入第三阶段,全科医生将进行初步诊断。被诊断和确诊的认知障碍患者将获得专家提供的准确诊断服务,以确定他们属于哪一类认知障碍。
为提供有效、准确的认知护理服务,长宁区引进了京美、易佳等认知护理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在多个试点社区建立了“记忆家庭-社区认知家庭支持中心”,开展了“认知友好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引导本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参与,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扩大认知服务的参与,营造认知友好的社会氛围。长宁区正在大力推进认知疾病专业护理机构建设。通过在公共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认知疾病专门区域,并引入社会力量为认知疾病建设“记忆之家”,全年新增认知疾病床位100多张,并在市政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政策,为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认知疾病小型嵌入式护理机构提供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