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46字,读完约12分钟
上海市第二商务局副食品采购证
当年“道路市场”的三角市场情况
20世纪80年代天山菜市场的清晨,居民们等待着5点钟的钟声
玉屏菜场前的芦山关路当时没有对长宁路开放。图中电线杆后面的温室是供应站
20世纪80年代,食品市场繁荣,市民手中的塑料筐取代了易碎的竹筐
1983年4月,轰动上海副食品行业的天山菜场二楼副食品超市开业
引言:“小菜市场”是上海话的表达。小食品市场,与人们的餐桌相连。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被政府视为一件大事,被称为“菜篮子工程”。这40年的小菜场见证了中国经济从“稀缺时代”到“丰年”的全过程。可以说,甘昆是在小菜场里见到的。
街头食品市场诞生于农村市场
改革开放前,上海90%以上的菜场都是“街头菜场”。什么是“街头食品市场”?就是在不是主干道的小路上摆摊。这个历史遗址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街头食品市场”诞生于农业社会的市场。老年人可以想到长宁众多的“街头食品市场”。如曹家渡的长宁农场、宣化路的朱熹安邦农场、法华镇路的西华农场、长宁路万航渡路口的三角场农场、天山支路的古北农场等。其中,最古老的是杭都路数万号长宁路口的三角农场。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周家桥集市,其形成规模在民国五年(1915年)。
在那些日子里,这些“街头食品市场”是什么样的?小道路通常是葛覃路(用小石头铺成),位于葛覃路上的蔬菜农场一年到头都是潮湿和嘈杂的,到处都是鱼腥味和家禽味以及难闻的气味。
原来的合作和国营点的小菜场
小型蔬菜农场没有“单位”这回事,它们都是个体经营的。1956年,“一个转变,三个转变”进入高潮,小菜场的个体户开始走上一条类似农业合作的道路,即从“小合资”到“大合作”。1959年,长宁区副食品公司成立后,小食品市场由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在“三角农场”、“长宁支路”、“古北”、“朱安邦”等菜场名称前,使用“合作”一词。
玉屏农场是长宁唯一的国有农场,也是当年唯一的室内农场,它诞生于1960年。位于玉屏南路与娄山关路交叉口的“梅田玉屏菜市场”是其原址。它原本是一座仓储式建筑,现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造,形成了一座混合居住建筑的建筑。国营玉屏菜场为全民所有,其他合作菜场为集体所有。最大的区别是玉屏菜市场供应站的规模大。过去,每个市场都有一个供应站,负责集体采购。玉屏菜场承担了天元化工厂、上海外贸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虹桥机场等大型生产企业和单位的食堂采购。
小菜市场是统购统销的终结
在计划经济时代,每天晚上天山路上都会有一道风景,在城郊的新井乡,菜农们运送蔬菜的自行车队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这是一种特殊的小齿轮卡车自行车。后车架两侧挂着两个大钢丝筐。篮子里装满了适时的蔬菜,农民称之为“步进蔬菜”。因为自行车被称为自行车,携带蔬菜也被称为“踏菜”。20世纪60年代末,手扶拖拉机似乎取代了一些“踩蔬菜”。“踩菜”的人力运输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初,然后卡车负责运送蔬菜。
农民收集的新鲜蔬菜送到哪里了?送到上海蔬菜公司管辖的批发站。长宁区批发站位于中山西路五一路交叉口湖西体育场西侧(现绿洲酒店旧址)。批发站从下午到午夜,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生产队一边采购送货,一边批发到食品市场。猪肉由上海副食品公司批发,河鱼和海鲜由上海水产公司批发。只有豆制品和泡菜豆芽由地区豆制品加工厂和地区泡菜加工厂生产和批发。总之:统购统销,小菜场是目的。
在小食品市场上“放篮子头”的痛苦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不得不提前用票买肉菜。晚些时候,宽掌带鱼卖完了,只有窄带带鱼。你到底想不想买?上海话里有一句话,“甩筐头”,意思是提前排队。这个仪式源于半夜在市场排队的趣闻。为了在第二天清晨秤打开时买到好东西,你必须在半夜在鱼摊和肉摊前排队。怎么做?先放一个破篮子或砖头,意思是“挂一个号码”。为了防止有人踢掉筐头,放筐头的人会轮流照看筐头和砖块。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弟弟们在家里轮流看守“筐头”和“砖头”。
直到第二天早上秤打开之前,家庭中的成年人将接管整夜值班的孩子。写到这里,作者从心底涌起,对80后、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说,这是一个寓言。
在小蔬菜市场很难通关
小型蔬菜农场的工人只能在半夜睡觉。为什么?在那些日子里,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小食品市场都在早上5点开门。5: 00开始称重,4: 30准备好。如果你家离食品市场很近,那就好了。提交人的堂兄在古北食品市场水产组当店员,该食品市场距离高家巷(现玉屏南路560弄)的后宅300多米,不到10分钟就到了。她一年到头都是4点钟起床,匆匆忙忙地梳洗打扮,然后赶往菜市场。如果你是一名长途工人,你必须在凌晨3点出门。寒冷的冬天凌晨3点起床是什么感觉?表哥是卖鱼的售货员,街上的食品市场没有避难所。食品市场的摊位头是什么样子的?我不得不花些笔墨向年轻一代描述它。一个由三角铁制成并焊接有支架的锡柜台大约有两平方米。锡柜的四角焊接有四根白铁管,白铁管支撑着一个遮阳篷。它只能阻挡小雨,下大雨时,售货员会穿上雨衣和雨裤,站在铁柜后面办公。顾客必须用雨伞购买食物。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路边,你必须用手在冰冷的盆子里钓鱼。在我的记忆中,销售人员都穿得像球一样御寒。表哥的手仍然冻伤。
“双轨系统”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中国改革大业拉开了序幕。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提高,并直接影响到米袋和菜篮子的丰富。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副产品开始进入“双轨制”时期,即计划外农副产品可以自由交易。1988年,农业部也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除了计划分配的“轨道”外,上海小食品市场还建立了自购的“轨道”。
钱先生,第72名初中学生(实际上是第71名初中学生,推迟到1972年),在天山菜场(现为个体户天山广场旧址)的肉案中担任店员。20世纪70年代末,他的专业能力和“一刀准一口清”的出色表现,使他在上海赢得了“新长征突击队员”的称号。不久,他就担任了区副食品公司的领导职务。在“双轨制”时期,他经常带买家到福建购买笋干和冬笋,北上黑龙江购买大豆(豆制品厂的原料),再到安徽省无为县购买鸭子。许多年后,钱先生回忆说,采购日充满了成就感。门票供应的短缺在“双轨制度”时期结束。“把篮子放在头上”的悲惨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盆栽蔬菜是冷藏半成品的祖先
20世纪80年代,小食品市场从“没什么可买”的稀缺状态进入了“什么都有”的富足时代。小型蔬菜市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商品的丰富上,还体现在供应方式的变化上,而这种变化的标志就是盆栽蔬菜的供应。在那些日子里,许多有两个员工的家庭早上没有时间去菜市场,晚上下班后路过菜市场,买了几盆菜,回家在炉子上做饭,省时省力。这种盆栽蔬菜供应是冷冻半成品菜肴的“祖先”,如“新雅”、“阿妹”和“好德庄”。那时候,由于缺少制冷设备,盆栽蔬菜现在都卖了。当市场关闭时,它不能卖完,价格降低了。食品市场附近的许多居民都在等待降价时间的到来,他们可以买到便宜的盆栽蔬菜。
上面提到的天山菜市场曾在20世纪80年代备受关注。上海第一家副食品超市诞生在这个蔬菜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初,“超市”这个词对中国大陆人来说还是陌生的。1983年,区财政所空派出一名正式干部担任区副食品公司经理。周经理以全新的理念,带着大家到广州考察市场,并将刚刚起步的超市介绍给天山菜场。当时上海没有生产超市集装箱的厂家,周经理根据检查时拍的照片自己加工生产。天山菜市场副食品超市一开张,就受到了业内和业外的追捧,并受到了不同规模领导的多次检查。
市民食物篮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小食品市场工人的收入。20世纪80年代,小型蔬菜市场进入历史高峰期,从业人员的收入并不比其他行业差。
20世纪90年代,小型食品市场从繁荣走向衰落
十多年来,“双轨制”给小型蔬菜农场带来了繁荣。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宁区有4000多名在职职工和2000多名退休职工。养老社会统筹尚未实施,每个小食品市场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可以说入不敷出。然而,市场越来越开放,个体户生意兴隆。谁能想到,当年引以为豪的“合作变革”会在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在个体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包袱”沉重的小食品市场遭遇惨败。与其做得更多,还不如“关闭并转移”,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行业,并收取租金以赚取比自己经营更多的钱。
菜市场的名字叫“蔡”,政府没有放弃
为了维护食品市场的生存,借鉴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在食品市场内部实行了内阁集体承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承包商被养肥了,这并没有扭转市场的整体形势,投诉缺乏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个体菜场也在探索引进外资和合作经营。例如,天山菜场曾与香港商人合作,但没有进行任何“美食广场”项目。后来,它把房产租给了华联超市,最后卖掉了房产。这一系列被称为“交学费”的改革探索并没有彻底改变主渠道的不景气局面。自然,公众,包括"两个协会的代表",都不满意,政府发出的声音"蔬菜市场的名字是'蔡'"进行干预。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区国有和集体企业不再由区商业委员会管辖,政府和企业脱钩。九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原副食品公司改制为美田副食品有限公司,隶属九华集团。自2000年以来,进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也就是在公共摊位出租的眼中的小型蔬菜农场的情况。几乎所有出租的摊主都是农民工。进入市场,淮北口音、苏北口音、河南口音和山东口音时有所闻。在那些日子里,在小食品市场的老工人的子孙们不再愿意成为个体摊主,他们把这个“饭碗”给了从外省来到上海谋生的农民。
美田标准化食品市场2.0版问世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美田副食品公司的业务从经营转向监管。从建设标准化示范菜市场1.0版开始,规范出租柜台的操作。美田拥有的玉屏菜市场成为当时全市的模范菜市场。2017年,2.0版标准化示范农场启动。什么是“2.0”?也就是超市式的蔬菜市场,有了统一的收银机,所有的菜品和商品都可以追溯到产地,甚至生产的日期和批次。平塘路的梅天平塘菜市场最先出现,得到市商务委员会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继梅天平堂菜市场之后,又出现了许多2.0版菜市场,如梅天新遵义、梅天虹梅、九华邻里中心梅天安顺等。
美田安顺蔬菜市场位于安顺路的凯旋路交叉口,今年6月1日正式开业。作者实地考察了这个超市式的食品市场。在上海话中,它是新的。该条形建筑由九华集团投资建设,美田安顺市场位于二楼,营业面积800多平方米。据业内人士称,这个蔬菜市场是全市同行业的标杆。
副食品市场[/s2/]
如今,“梅田副食品”是否是“主渠道”已经不重要了。副食品供应进入多元化时代,美田系列蔬菜市场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还有其他开发经营的行业或企业,如新井三村蔬菜市场、新余东路奥华综合市场;还有像世纪联华、农业、工商、家乐福等超市;以及渗透到居民区的自助蔬菜购买机;还有一个将食物送到门口的电子商务平台。
对于市民来说,购买小菜的渠道越多,选择就越多;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他们想取悦消费者,他们真的必须努力接近人们。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包括价廉物美,而且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我衷心希望“美田系列”蔬菜市场在副食品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篇文章是在卢希敏先生的帮助下写的。这个食品市场的老照片是美田副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我要一起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