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10月18日,成家桥街道落实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市、区绿化和市容局的具体指导下,率先在高登花园和上杭新村(上杭新村在全区的居住区)进行了“两网合作”和垃圾定点分类投放工作的试点,恰逢18日一周年。
通过调查发现,有必要在上航新村复制和推广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模式,并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进行推广。在街道一级,制定废物分类试点工作的总体规划,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作计划,制定总体规划,并设计"规定行动";在居住区层面,在垃圾投放时间、垃圾运输时间、垃圾箱房屋设计、志愿者组织规模等方面要因地制宜,不搞“上下一般厚”。
哦,已经一年了,他们怎么样?
他们已经实现了“三全覆盖”。首先,住宅垃圾分类完全覆盖。目前,辖区内35个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定期定点分类投放,占总量的83%。第二,社区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辖区内42个单位在软硬件、运行和宣传等方面均落实了垃圾分类达标单位的要求。第三,对沿街商店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在家中收集,实现全覆盖。目前,辖区内所有7条商业道路上的194家沿街商店已经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和上门收集工作。
哇,他们是怎么让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
在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程家桥街道总结出了一套“3456”工作方法,即“三个展开”、“四个统一”宣传、“五个规范”垃圾箱和“六个基本制度”,并在各社区推广。
街道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指导下的社区垃圾分类“五定”工作模式,即定时、定点、定班、定人、定制度。
我听说在其他地方进行垃圾分类非常困难。承桥有这么光滑吗?
不完全是。事实上,街道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一一被克服了。街道激发了物业公司和行业委员会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解决了高档商品房小区和别墅小区距离远、难以入住的问题。在军人社区,军人和平民共同参与志愿者队伍,解决了社区居民年龄大、难以参与志愿服务的问题。将智能垃圾桶引入三个社区,解决传统垃圾桶设置困难的问题。将垃圾分类纳入建筑公约和居民公约,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成果,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哦,我明白了。街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激发居民自治的热情,居民自己也主动清理垃圾。顺便说一句,前面不是说承桥单位和沿街商户也进行了垃圾分类,这应该不同于社区的做法,对不对?
是的,有42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垃圾分类,街道针对学校、菜场、宾馆等单位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各区、各条线、各部门共同工作。要实现沿街商户的“三个三”,店主、店员和保洁人员应懂得管理、执法和操作,做到“店主懂、店员懂、保洁人员会操作”。
对了,我听说去年11月,成家桥街成立了空航空工业党建联盟。这起作用了吗?
那是肯定的。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街道依托空航空工业党建联盟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这些成员单位不仅是分开的,单位的员工也主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s2/]
下一步,街道将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把改善进口博览会社区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具体把握四个“关键词”:一是巩固和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细致务实,规范有效。二是在现有面积83%的基础上扩大,向全覆盖目标推进。三是提高和改进工作水平,在精度和精细化方面下大力气。第四,深化,以垃圾分类为出发点,加强党建指导,深化推进社区治理。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