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9字,读完约6分钟
据长宁区消息:从今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10月份,上海分类工作进入“强制分类”时代,上交了一份成绩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上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从去年底的15%上升到第三季度的80%。
作为第一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街道,虹桥早在2018年就被授予上海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乡镇)”称号,今年经过重新评估和复审,再次保持了这一称号。红桥街从全区域覆盖到常态的长期进步,坚持高标准,推进精细化、专业化、法制化,实现了垃圾长期分类,力争成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前沿。在所有居住区,要因地制宜,发挥党建的主导作用,团结各方力量,使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成为“新常态”,实现垃圾分类与社区治理的双向推进。今天,边肖带你去看看宏初社区的“老、先进、新时尚”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洪初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个老式的公共住宅区,普通工人阶级集中居住,有1300个家庭和3000多人。多年来,宏初坚持“联系数百扇门、了解数百种感受、解决数百种困难、温暖数百颗心”的原则,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12项国家荣誉称号,是中国著名的先进居住区。朱宏从2011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是上海最早的试点社区之一。2018年3月,宏初开始大力推进源头分类,从前端开始,从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开始,真正实现居民主动源头分类。
一个党员举着一面旗帜,激励着自治的力量
在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招募、正确分类监管等前期工作中,洪初小区发挥了“一员一旗”的传统,党员带头积极对接响应。党员利用空的闲暇时间,对周围的人进行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培训,并定期去箱子和走廊进行宣传和指导,指导正确分类。并实行支部党员联系建筑组居民的制度,如何划分居民的垃圾由建筑组党员来驱动;如何分享,也由全院党组成员负责收集,做到人事、责任、基地并重。
此外,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宏初小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11个自治团队,总人数超过500人次,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去年,洪初小区党总支召开了第一次“五个自治群体”(包括建筑群体、宣传、创安、文化体育、服务)骨干、建筑领导班子骨干、志愿者队伍骨干、老服务队伍骨干和四名党支部书记的垃圾分类会议后,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像星星之火一样在洪初小区点燃强大的推动力,庞大的自治团队和党员队伍迅速推进了垃圾分类的覆盖面。
善于“为人民着想”,在微妙之处表现出责任感
除了志愿者在垃圾分类箱室默默奉献之外,宏初社区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贡献了很多“金点子”。
如何使宣传页更容易被居民接受?居民更喜欢使用哪种垃圾桶?洪初小区党支部为此绞尽脑汁。一天,在听取群众相关意见的过程中,一些居民建议将一个小储物箱直接挂在柜门上,这让小区党支部书记兰涛眼前一亮。一般来说,普通家庭产生的干垃圾量要比湿垃圾量大得多,因此,对于居住在生活空间狭小的彩虹储藏室的居民来说,用更大的双桶代替单桶是浪费空空间。但是,这个储物盒不占空间,基本上可以容纳普通家庭烹饪一次时产生的湿垃圾。此外,送货区几乎与厨房控制台无缝连接,简化了居民的送货行为。
经过与居委会干部和居民骨干的充分讨论,朱宏决定推广这种悬挂式储物盒,这种储物盒在居民中很受欢迎,甚至有很多居民主动购买同样的产品,放在客厅和卧室里。
此外,根据居民的建议,洪初小区在垃圾桶室内设置了一份评估清单,公开表彰了小区内62栋建筑中交付情况最好的20栋建筑,通过该清单激发了建筑的活力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标准执行细致,文明志愿者全面负责
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居民区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变化,但所有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虽然我们的团队正在由旧变新,但在执行废物分类的各项指标和确保废物分类的准确性和纯度方面,我们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洪初小区党委书记兰涛说。
在箱室值班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配合洪初小区的三个垃圾箱。志愿者负责指导和说服居民正确分类并输入居民的绿色账户;对于那些一开始不愿意也不能分家的居民,包厢经理会帮助他们分家并教他们。然而,志愿者和包厢经理将严厉制止少数居民试图打破绿色账户积分规则、扔混合垃圾、掉头就跑的行为。
“当时没有正式的立法,一些居民不愿意分开。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不愿意分裂,我们会慢慢说服他分裂。如果我们愿意分,我们会耐心地教他如何分,或者帮他自己分,一点一点地提高,一步一步地推进。然而,如果有人只是拿起一个垃圾袋,摩擦点,我们永远不会同意。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表示要严格遵守规则和要求,从高起点推进垃圾分类。从一开始就制定好规则,不留下空的孩子,居民会慢慢地自我约束。经过一个月的坚持,社区的垃圾分类有了明显的改善。”洪初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薛一立说。
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凝聚了人们的心,并牢记其使命,以确保长期有效性
垃圾被分离,人们的心被结合。经过洪初小区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目前洪初小区已经实现了“三增一减”:湿垃圾增加约5倍(从1桶增加到6桶),可回收垃圾增加约30%(从120公斤增加到160公斤),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从15%增加到45%),干垃圾减少约40%。垃圾分类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居民之间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虽然废物分类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结合“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党支部在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志愿者刘二胜建议我们是否能从源头上减少干垃圾的产生。这个想法赢得了许多志愿者的支持。“当我在值班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干垃圾都是外卖盒、一次性餐具等。我们可以鼓励居民区在外出时尽量不要选择这种餐具。”“你出去的时候可以带自己的水杯和绿色的包。你可以通过更换每天用来购买食物的塑料袋来减少大量的干垃圾。”……
会上,志愿者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这让兰涛非常高兴。“通过垃圾分类,我们不仅取得了环保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党建带团住区自治的优良传统,继续培育朱宏这个勤劳负责的自治团队。他们不仅是志愿者,也是居住区62栋建筑和1300个家庭的触角。他们可以收集居民的服务需求和真实想法,并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咨询小组。”兰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