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0字,读完约5分钟
走进成家桥街上杭新村小区,干净的路面和有序的绿化永远让人开心。这里,垃圾分类是有秩序地进行的;在这里,电梯的安装进行得很顺利;这里的居民充满了幸福...在这里,成家桥街上杭新村有一个“温暖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由49名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平均年龄66岁。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温暖了上杭新村的每一个居民。
每个人都是文明的风向标
决心、团结、耐心、关怀和温暖的心是工作室的“五心”工作方法。与此同时,志愿者工作室还建立了各种工作系统,如“在线+离线”招募志愿者、定期会议和培训交流、工作记录、激励机制等。通过党员领导骨干、骨干领导建设小组、建设小组领导区域,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力量参与,并根据社区实际需要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做好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各项工作。
工作室坚持“带每个人去做,展示每个人去做,然后和每个人一起工作。”在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推广中,他们扮演着党员的主导角色,每天早晚最辛苦的轮班,并放弃节假日按时间来指导垃圾分类。无论晴雨,黎明和日落时,它们就像一股暖流,让居民们时刻感到温暖。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洋、白、老、青、新”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洋”志愿者自愿搭建起居委会与外国邻居之间的桥梁,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白领”空乘客不定时作息,在共用房屋内自行制定垃圾投放时间表,支持垃圾分类;一些老人已经到了暮年,但他们仍然坚持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开车送他们的家人。一个四口之家成了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冬夏假期开展垃圾分类、文明饲养宠物、家庭清洁等各种宣传活动...如今,“温暖的心屋”里忙碌的党员和志愿者已经在社区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每个人都是志愿者
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上杭新村小区率先启动了垃圾定期定点分类。起初,有许多居民的声音“不理解和不支持”,有许多困难。
为此,“温暖之家”的志愿者建立了各种制度,如志愿者招募、定期会议、培训、工作账户、激励机制等。他们以身作则,“带每个人去工作,给每个人看,然后和每个人一起工作”,不管天气是冷是热,风雨无阻,始终不渝地坚守岗位。
有时,志愿者会变成“夏洛克·福尔摩斯”。为了找到“无主”垃圾的主人,他们打开又脏又腻的马甲袋寻找线索,从外卖单和快递单中找到垃圾的主人,然后走到门口进行劝说和宣传;有时,他们成了“表演艺术家”,自导自演快板书进行宣传,并“垃圾分类必须做,快乐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应该进行垃圾分类,这对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要。每个字都被送到每个家庭;有时,他们是“发明者”,设计和制造一个“卡吃角子老虎机”,方便绿色帐户扫描,绘图,寻找材料,切割和拼接。从最初的简单实用到现在的精致方便,志愿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
越来越多的“夫妻档案”、“母女档案”、“老幼档案”,甚至一家四口都成了志愿者。目前,上航新村垃圾分类支持率从试点初期的30%提高到100%,投递准确率也从65%提高到100%。该地区的垃圾回收率、垃圾减量率和投放准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每个人都是社区管理员
在上杭新村,“温暖的心家园”将“五心”工作延伸到社区自治的各个领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旧社区焕发了青春。
在垃圾分类新风尚的推广中,擅长文艺的志愿者自编、导、演垃圾分类小品,并通过“与文学朋友见面”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擅长技术的志愿者发现老年居民浏览绿色账户记分卡不方便。他们自己绘制图纸、寻找材料、切割和拼接,并设计和制造“老虎机”。从最初的简单实用到现在的精致方便,这款为志愿者“减负”的“神器”已经发展到3.0版,并且已经扩展到成家桥街的所有住宅区。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对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无限的热情,从上门宣传和咨询到对电梯制造商的实地考察。仅在几个月内,三栋大楼就完成了安装电梯的工程,给社区的老年人带来了“福利”。在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暖心家园的志愿者们在社区内认可并采纳了一个总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绿色小世界”,种植了玫瑰、珍妮弗、康乃馨、白兰花、桔子树和山茶花……营造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社区生态之美。在邻里守望服务中,他们建立了一个“瓶子花园”,并用湿垃圾制成的肥料种植“有机蔬菜”。收获后,志愿者会定期将蔬菜送到社区里独居的老人手中。
“温暖之家”志愿者工作室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累计志愿服务近14000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这些来自不同住宅建筑的党员志愿者走出“小家”成为“大家”,放弃“小自我”成为“大自我”,活跃在“新时尚”、“美丽家园”、“家居安全”、“新老街坊”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