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6字,读完约4分钟

图片说明: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在进入社区工作时,将携带一个安心袋,袋内装有供检疫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

3月16日下午1点,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钱宁站在一块大白板前,与同事们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在这张白板上,密集记录了上海市该社区医院所辖重点区域的家庭医学观察数据。其中,“管理家庭隔离”栏目记录了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家庭观察员的最新人数。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孤北地区是上海一个老牌的国际社区,有近2万名外籍居民,其中大部分由虹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如何带领这群“外来居民”抗击疫情?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全力应对“预防输入”的新挑战。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家庭医生“发号施令”:他们一天要拜访十几个家庭

“你好,我们是虹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COVID-19防疫的要求,我们通知您您的家被隔离了。请戴上口罩,谢谢。”下午2点,家庭医生和红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来到辖区内韩国居民崔先生的家中,进行家庭隔离登记和体温测试。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第一次访问”。3月16日清晨,崔先生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女儿从韩国首尔飞往上海。虹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次在办公区的大白板上收集了信息。如今,这个白板只是社区防疫的“中心”。机场护送、体温检测、发烧转移、发送命令和接收命令都清晰明了。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今天上午,我们接待了十几个家访,崔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景尧向记者展示了她出门前必须带上的“宝物”:护目镜、前额温度枪、隔离衣、消毒剂、口罩、一次性消毒手套等。

下午1点30分,在走廊里穿上隔离衣后,她和周宇敲开了崔老师家的门。从健康信息登记、两周的家居隔离预防措施,到向社区求助,他们用英语向崔先生的家人解释家居隔离事宜,分发医疗废物回收袋和消毒药片,并指导家居消毒和垃圾清理。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这(流行病)确实有点疯狂,但我理解并会合作。”崔先生说。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景尧的同事们将每天两次拜访这个韩国家庭,进行随访,包括体温测试和身体观察。经过将近20分钟的“初次拜访”,景尧和她的同事们匆匆忙忙地去了下一个。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登记“外国居民”的信息通常要忙到半夜,最晚时间是凌晨5点

“在我们的社区医院,每天跑‘场’,2万步;那些做‘内部工作’的人真的过着一种外国的生活——日日夜夜颠倒过来。”红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庄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半人高的居民健康信息登记表。这是辖区内600多个家庭医学观察的信息表。根据“一户一档”的原则,档案应妥善保管,一份手写,一份电子。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记录“外国居民”的信息有很多困难。为了提高上门医疗观察的效率,防止名单的错误和重复,在医务人员离开社区之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将各部门收集到的名单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副本进行比较和检查——这种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繁琐。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叶目前的工作就是每天围绕着这些特别繁琐的事情转。她告诉记者,查重的最大困难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永久居民有许多相似的名字,其中一些是用汉语拼音列出的,而另一些是用英语列出的。包括他们的地址,有时,可能所有三条路都在同一个社区,可能是同一个家庭。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他们一个一个地去识别。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不管每天多晚,叶都会根据各港口下发的配送清单,将管辖范围内的“首访”清单进行汇总,并在第二天交给“接单”的同事。由于名单可能会在下午、晚上甚至是后半夜发布,这就意味着叶经常需要忙到后半夜。最迟是在早上5点钟,她整理了当天被带回管辖区的涉外人员。两个小时后,她的同事会去上班,并根据员工的姓名和地址直接跟进。

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为了方便交流,我们将常见的问题,如一个家庭中有多少人以及谁是中国的紧急联系人,列成一份问卷,并用翻译软件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在这里,日语、韩语和英语以及意大利语和波斯语并不少见。”庄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大家都觉得效果明显。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日行两万步 长宁这群人为抗疫过上“外国时间”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