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3字,读完约3分钟
“民兴文化联盟”由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协会牵头。基于自愿参与和自助服务的原则,每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报告其能够提供的文化资源,然后根据需要相互订购。这样,市民可以在自家门口看到更多新鲜面孔,不仅丰富了群体菜单,也为“民兴”和基层文艺队伍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和学习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热情
经过五年的深入培养,上海市民文化节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队伍。如何振兴这些资源?“闵行文化联盟”昨日在上海成立,开辟了“草根”文艺团队交流的新模式:文化亲和。
“我们的目标是打破地区壁垒,让高质量的群体文化资源在整个城市流动。”闵行文化联盟主席、创始人之一严振华表达了联盟的初衷。她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而是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此,上海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活动。以上海市民文化节为例。在过去的五年里,举办了40场集体文化活动,催生了4000多支优秀的基层文艺队伍和一批“人民之星”。然而,比赛结束后,这些获胜的队伍会去哪里?在街道镇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表演是很常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演出团队的热情无法提高,附近的人也想改变他们的口味。
据说文化没有国界。为什么特殊资源不能在地区之间共享?“民兴文化联盟”应运而生。严振华透露,为了方便活动,“民兴文化联盟”是由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协会牵头。基于自愿参与和自助服务的原则,每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报告其能够提供的文化资源,然后根据需要相互订购。这样,市民可以在自家门口看到更多新鲜面孔,这不仅丰富了群体文学菜单,也为“人民之星”和基层文艺队伍展示、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据报道,全市有216个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中176个已加入“民兴文化联盟”,覆盖面超过80%。昨天下午,“民兴文化联盟”首届文化利益交流活动在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此次演出以“走进春天”为主题,分为三个章节:“春天的上海爱”、“春天的美丽家园”和“春天的盛开”,意味着上海公共文化服务进入了又一个春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华丽的服装和道具,但来自16个区的16支基层文艺队伍带来的各种表演仍然让观众心旷神怡。
在彩排和化妆的间隙,各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达成了很多“文化亲和”的意向。事实并非如此。普陀区常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由其他地区带来的以江南和春天为主题的活动。"春天来了,我们想整合这样一个主题表演,请加入我们."该中心主任陆透露,他们带来的特色活动——配乐朗诵《从这里开始》,也引起了几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关注,有望共同合作交流。
“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了‘一个中心,一个特色’的发展模式。”鲁说,,“别人有,我没有;我知道,其他人可能不知道。互操作性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