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这几天,徐汇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里又多了两个“小朋友”。
在大厅里跑来跑去的是“信使兄弟”机器人——邮政信使,它需要把窗口接受的材料送到商务中心。最初,窗口工作人员离开窗口,手工将它们运送到商务中心,但现在是由萌萌的“快递兄弟”完成的。根据目前每天20多趟和每份订单10分钟的计算,“快递兄弟”节省了工作人员200多分钟离开窗口,相对而言,窗口排队时间也减少了4个多小时。
文婧的“小伙伴”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的擦脸机,只需一秒钟就能在瞬间完成身份认证,确保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份证统一。
人工智能被“植入”大厅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府服务”示范区,现在已经“植入”了人工智能的“芯片”。明年,该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政府服务的“两翼”示范单位。
中心主任宋凯成表示,结合徐汇区拟建设的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区的定位,行政服务中心的“人工智能+”将推动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优化大厅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目前,智能机器人只有“快递兄弟”的单一功能,并将继续开发远程呼叫、电梯控制和语音交互等功能。国庆节后,提供现场简单咨询和政策服务的机器人将被用于中国公民认证业务。明年,可以口头回答问题的机器人将被引进,比如工作场所和工作流程,机器人还可以引导工人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到年底,“擦脸办事”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识别“我是我”,还可以“匹配”所有“我”曾经在中心做过的业务和资料,所以不需要重复提交资料。人脸识别还可以“刷”人的表情和情绪,实时监控排队情况和等待时间。中心将相应地调整服务。远程身份认证也将在年底推出,当与整个在线处理系统相结合时,将很容易做到不离开家。
“人们跑腿”变成了“数据运行”
宋凯成告诉记者,今年2月,徐汇区成为中国唯一入围“互联网+政府服务”示范工程的区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加快了线上线下的整合,变“人跑腿”为“数据运行”,变“企业环顾”为“部门协作”,形成了一个一号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管理的完整“链条”。
“一号申请”包括全市第一个由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运营的电子许可证数据库系统。目前,该中心已经收集了近2万份电子许可证信息。“电子许可证就像是企业的‘身份证’。一旦产生,将跨部门处理事务,申请各种许可证'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年底将覆盖区市场监督局、区科委等。16 .部门、企业不必重复提交材料和周期证书。”
前几天,一家企业想在徐家汇开一家网吧,申请人只去综合服务窗口提交了材料。过去,要经营网吧,你必须分别在公安局和文化局申请“网上营业场所证书”和“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现在,您可以获得两个项目的两个证书“一个窗口接受”。“我们的综合窗口模式是将12个部门的104个项目合并成6个综合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今后综合窗口的数量还会增加。”宋凯成解释说,综合窗口是“收发室”,一个窗口统一接收邮件,然后我们在后台“整理、传阅”,这样可以避免文员弄不清该从哪个窗口交材料,避免反复跑来跑去。
“政府互联网+改变了为普通人服务的渠道,从传统的服务窗口变成了小型电子屏幕。”几天前,一家点心店打算在天林区开店。业主陈女士登录行政中心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完成核名登记。在后台批准后,她可以进行下一个程序。陈女士说,“过去,我们必须先去窗口。一旦这个名字被其他企业注册,我们至少要去窗口三次。现在,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方便地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移动手指。”
[/s2/]电子政务突破“障碍”[S2/]
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395个审批项目和300个在线服务项目。在中心440个审批项目中,包括网上查阅、表格下载、网上填写、网上预约、网上反馈、网上查询等6个项目100%完成的基础上,有87个项目在网上办理,到今年年底将增加到107个项目。
据统计,通过在线处理,现场等待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现场服务人数减少了30%,在线服务量增加了十倍。
“电子政务不是一种创新,也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而是要‘架设桥梁,开辟道路’,修建立交桥,开放破损道路,在线和线下开放,并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在宋凯成看来,看似技术性的信息工作实际上直接关系到政府体制本身的改革。如果每个部门的流程设置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解决跨职能的问题?“电子政务有助于打开信息壁垒和‘孤岛’,为企业和公民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