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我的第一次生命是我母亲给的,第二次是我的医生给的!”近日,出院的刘先生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0岁的刘先生去年5月被发现血清肌酐升高。他在中山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后被诊断为iga肾病,并在当地医院接受透析治疗。为了减轻血液透析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他来到中山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荣瑞明的门诊寻求帮助。
在改进了相关检查后,医生决定为他进行肾移植。刘先生听说他同意了,他的两个姐妹和妻子都愿意给他捐肾。“10年前我母亲在这家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所以我非常信任中山医院。”
经荣瑞明主任医师初步检查筛选,刘先生的姐姐、二姐和妻子血型不合。姐姐和二姐是B型,妻子是A型,刘先生是O型..然而,2016年中山医院开展了不相容肾移植,术前治疗体系成熟,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因为姐姐有肾结石,她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肾脏捐赠者。为此,荣瑞明主任医师对其二姐和二妻进行了血型抗体检测,但结果很高,分别为1∶2048和1∶4096,对于不相容肾移植,血型抗体应控制在1∶16以内。经过医生与家属的充分沟通,选择抗体水平相对较低的刘二杰作为献血者。即便如此,1∶2048仍是中国abo血型不合肾移植的最高记录。
献血者确诊后,刘先生住院接受血型不合肾移植预处理,以清除其体内的血型抗体。一个月后,他再次住院,在手术前进行了血浆置换,等待抗体降至理想范围,并接受了亲属的肾移植。正当大家都在期待着血浆置换完成后的移植手术时,经过三次血浆置换,刘先生突然出现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和肺不张,血氧饱和度下降,于是立即被转到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肾移植医生和重症监护室医生互相合作。经过积极治疗,病人终于好转,情况稳定。他暂时出院休息,然后在身体恢复后考虑手术。
2018年农历新年过后,刘先生和他的家人紧急找到了荣医生,并准备再次住院进行肾移植。在肾脏科和输血科等科室反复换血后,他的血型抗体逐渐下降。根据肾移植小组的预计,手术定于今年3月进行,但血型抗体在最后一次血浆置换中没有下降,仍保持在1∶32。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延迟手术,患者再次进行了两次血浆置换,最后将抗体降至合理范围。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朱同育教授率肾移植团队,主要成员为荣瑞明主任医师、徐明主任医师和王宣光主任医师。经过仔细的评估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沟通,他们最终决定进行肾移植。
几天前,刘先生和他的二姐同时进入手术室为亲属进行肾移植。手术过程也很有挑战性——由于刘先生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右股静脉有导管,经过评估,颜医生决定不采用常规肾移植的右髂窝,而选择左髂窝手术部位,这样吻合静脉会比较深;然而,刘二杰的左肾动脉有许多分支,只有右肾可以选择。肾静脉短,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荣瑞明、徐明医生和肾移植团队在三个多小时内成功完成了兄弟姐妹的肾移植。刘先生术后第一天尿量达11885毫升,两天肾功能恢复正常。
刘先生说他出院的那天是他的新生日。一个两代人的家庭在同一家医院为亲属进行了肾移植,并与中山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