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据徐汇区消息:进入徐汇区长桥街惠城三村,一幅促进垃圾分类的主干道两侧的壁画已成为社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常见的井盖也在徐汇河畔的中海英台“发芽”。在社区十多位家长的帮助下,垃圾分类的海报被贴在了井盖上。“这个想法很好,不仅有趣,还能让居民巧妙地接受垃圾分类的知识!”中海英台的柴小姐对这次有家长和孩子参与的活动表示“赞赏”......
记者了解到,今天在长桥街举行的“清河新风尚,绿色新家园”和2019年长桥街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去年,垃圾分类硬件配置全面覆盖,湿垃圾日分类从0.24吨增加到5.2吨。今年,长桥街将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水平,探索垃圾的智能化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1-2个湿垃圾不出社区就地消费和处理,使分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长桥街有32个居委会和53个社区,共有99个生活垃圾仓库、821个室外垃圾转运点和1,220个地面垃圾转运点,涉及48,662户居民,垃圾分拣工作量较大。2018年3月,长桥街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改造了44个分类垃圾仓库,规范了403个室外垃圾收集点,规范了2876个各类标志,配备了1200个标准分类垃圾箱,引导居民提高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年底,所有硬件配置到位,长桥街所有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2018年,长桥街所有分类社区的生活垃圾均通过居民源头分类、仓库二级分类和环卫车进行收集和运输,出现了分类减量化的效果。湿垃圾的日分类量从开始的每天0.24吨增加到现在的每天5.2吨。随着街道二级分类激励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湿垃圾的分类数量和分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
除了升级分类硬件设施外,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到社区工作中,出现了一批“分类专家”。通过“三进”,街道进入机关、社区和校园,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扩大。
据统计,一年来,长桥街道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和学校开展了70多项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导、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模式。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评估中,居民的实际参与率显著提高,一些社区达到80%以上。
今年,长桥街计划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垃圾的智能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一是确保街道以下各单位和系统内学校、医院等单位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加快居民生活垃圾仓库和户外投放点的改造和重建进度,对相关居委会、物业、志愿者和分拣员进行培训,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水平和分类质量。三是按照一个居住区、一个规划的方案,设计两个垃圾分类网络整合的实施细则,在五个居住区设立1-2个智能标准仓库和4-5个智能投递容器,探索建立1-2个湿垃圾不出居住区就地消费处理,使分类更加科学、有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