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在“上海之春”唱出中国人的幸福
4月8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作曲家吕其明和陆在易一起摇动留声机的手柄,为期21天的第36届上海春季国际音乐节拉开帷幕。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场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以往的“上海之春”曲目中精选了一批红色经典曲目。包括作曲家吕其明的《红旗颂》、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朱践耳的《英雄诗篇》、《给党唱民歌》、瞿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陆在易的《祖国》、《慈母》等。廖昌勇、宋微、方琼等歌手齐聚舞台演绎经典,并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深情。
用你的心写下你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指挥陈燮阳带领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会开幕式上演奏了吕其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这幅作品描绘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上升起的动人场景。吕其明的父亲是革命烈士,但他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红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自己的经历,以及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写进了笔记。1965年5月,在“上海之春”的开幕式上,《红旗颂》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联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时至今日,《红旗颂》仍在中外舞台上演。50多年来,吕其明反复修改这首曲子,今年终于定稿。
“谁不爱他的母亲,用火热的心。”男高音歌唱家宋微演唱了陆在易1981年创作的艺术歌曲《祖国,善良的母亲》。男中音歌手廖昌勇在1993年演唱了陆在易创作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作品取材于狱中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和《贫困》,歌词选自赵同名长诗。
在陆在易的创作生涯中,仍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例如,在2001年,他写了一首艺术歌曲“我爱土地”,这首歌的灵感来自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有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陆在易认为,用心灵写成的、充满人性和艺术性的爱国作品将是感人的、永恒的。他说:“任何时候,艺术家都应该关心祖国的命运,保持一点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演出结束后,廖昌勇、宋微、方琼共同登台,与江苏演艺集团“爱情之旅”合唱团一起深情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台下,许多观众也唱起了这首熟悉的曲子。廖昌勇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首歌被长江南北无数的中国人唱过。在今天的中国,他们的歌曲有一种真诚的快乐和收获。”演出结束后,上海学生合唱团回到舞台,带来了中国少先队员的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希望。
“上海之春”造就了他们
今年89岁的吕其明见证了上海之春的诞生。1959年,丁善德先生等前辈受到外国城市的启发,希望建立“上海之春”,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吕其明自称是“上海之春”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他的许多作品都是通过“上海之春”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的。“尤其是‘红旗’,它的诞生离不开‘上海之春’的信任和前人的指导。”
1960年,当第一个“上海之春”举行的时候,陆在易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我是‘上海之春’的崇拜者,每场音乐会都是我自己掏腰包。”两年后,他的首演在“上海之春”上演,并成为音乐节的参与者。20世纪80年代,他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在《上海之春》中。后来,陆在易担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并成为上海之春的组织者。他说:“没有上海之春,就没有今天的我。上海之春促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曲家的崛起。”
男高音宋微的成长离不开“上海之春”这个舞台。他参加了第14届和第15届“上海之春”,并获得了“杰出贡献奖”,这使他深受鼓舞。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宋微又一次唱起了《祖国,善良的母亲》。这首歌原本是一个微弱的结尾。经过与陆在易的讨论,宋微特意在音乐会上改编了一个强烈的结尾,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别礼物。
1993年,当陆在易的《中国,我可爱的妈妈》在上海春天上演时,廖昌勇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廖昌勇说:“这是我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我很幸运能演唱这样深刻而有分量的作品。此后,我演唱了陆在易先生的《家》、《我爱土地》、《王香词》等一系列作品,并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逐渐成熟。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优秀艺术家从这个舞台上扬帆远航。”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林,副市长明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出席并观看了开幕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