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6字,读完约8分钟
老上海喜欢用土地的名字来称呼一个地方,这和地域的概念没什么关系。有时它是一个标志性建筑的名字,有时它取自一个新村庄的名字,有时它是从历史中继承下来的名字。我们不需要调查它为什么被命名,也不需要描述它到底覆盖了多少区域。
“梅龙”就是其中之一。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地铁正在扩大城市面积,它并不那么有偏见。当你去那里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不同风情的通往新村的道路,还有不少小桥流水,这里的生活很浓郁。
上海男子篮球队和美龙基地
不久前,上海鲨鱼男子篮球队告别了美龙训练基地,搬到了东方大地训练基地。许多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二三十年了,梅陇基地是他们的家。
6月1日早上早餐后,李秋平教练招呼大家合影。他还特意在门口与“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和“百色路1333号”合影。“我从1986年起就住在这里。30多年后,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回来。”
美龙训练基地建于1985年,当时的成员李秋平于第二年从江湾基地迁出。“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搬到这里时,我被农田包围着。只有两辆公共汽车从市区开来。当时附近的石龙路还是一片牧场,旁边有一条铁路。有时我在十字路口不小心赶上了火车。等了半个多小时。”
许多玩家写了小卡片,并把它们留在宿舍里。" 25年来,梅龙是我的青春."刘威的信息很简洁。1994年,刘威加入了上海青年队,并搬到了梅陇基地。除了宿舍楼的第一层,他住在每一层。“我住在四楼的几个房间里。当我和姚明在一起的时候,我住在304。”刘威说,梅陇基地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非常感性。" 25年,人生能有多少个25年?"
梅陇始于明清时期
梅陇,原名梅家龙,相传为明代成化年间徽州梅在此经商而闻名,其子孙建有一座街巷式大宅。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为梅家族获得市场。因其与上海南梅家巷同名,1933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梅龙。
20世纪80年代初梅陇公社地图(局部)
水稻产业在20世纪40年代崛起。抗日战争胜利后,肉类农场生意兴隆,形成了生猪市场,小企业蓬勃发展。1949年上海解放时,有50家商店。其中,有6家米店,13家偃师店,5家豆腐店和3家新鲜熏肉店。1984年,有乡镇梅陇手工业厂,农业机械厂和玻璃纤维厂。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之前,梅陇老街的布局是“丰”,主要街道是南北向的,长约200米,宽三四米。
20世纪80年代梅陇镇老街
20世纪80年代,旧城镇被重建,所有的旧街道被拆除,新街道被修建。从行政规划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梅陇地区隶属于上海县梅陇公社,随着上海县建制的调整和撤销,其中一部分成为闵行区梅陇镇,另一部分划归徐汇区,经过反复演变,最终成为凌云街。
“梅加农”得名于
据说这个“梅建功”早在北宋就有了名字,其渊源与著名作家梅有关。梅姚晨,字余省,又名万灵先生。他与北宋诗歌革新运动中的欧阳修、苏舜钦同名,又被称为“梅瓯”、“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中称其为“宋之祖”。
据传说,梅早年随叔父在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县)定居,身后的一所房子搬到了梅家农,在那里定居了很长时间。“梅建农”自北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上海最早以姓氏命名的地方。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梅氏家族居住在这里。然而,由于战争等因素,人口变化频繁,很难核实梅氏家族是否为梅姚晨的后裔。
在梅陇地区的开发中,1935年供电,1964年供水,1967年供气,1973年新建厂房。城南有年产12万吨啤酒的上海益民啤酒厂,城北有上海最大的游乐园——锦江乐园。
发展运输设施
那年建成后,一辆“长途汽车”在沪闵路上行驶,连接着包括梅陇镇在内的郊区。住在这里的老上海仍然记得这里有一个火车站。
沪闵路是上海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是中国人在上海修建的第一条城郊公路。从那以后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目前,该公路全长20多公里,北起沪闵路一号桥(徐汇区渐康路与沪闵路交叉口龙华港),连接漕溪路,南至闵行码头,连接沪杭高速公路。莘庄以南一般称为沪闵路,并建有高架路连接内环和中环。莘庄以北仍有一条地面公路,叫做胡敏公路。
在建的胡敏南哲路
20世纪20年代初,从上海到闵行的交通仅由班轮和船只维持。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上海人李显谟、黄、等集资修建了连接上海-闵行-南桥-柘林的南哲汽车路,各取地名,又称南哲路。也就是沪闵路的前身。
民国十年(1921年),八月成立筹备处,十一月召开开国会。上海闽南哲长途客车有限公司成立,经营上海至闵行的长途客运。李显谟是总经理。该公司共有50万银元,在交通部注册。公司位于南方路(现协和东路),分公司位于闵行。
1997年沪闵路梅陇段拥堵情况
1958年,市规划院制定了徐家汇至漕河泾、颛桥至闵行的拓宽改造方案。漕河泾新庄至颛桥中段计划于1959年新建和竣工,全部为沥青路面。结果,中段的新路实际上被直截了当地改到了新庄镇,而原龙华-华景-转桥段的一些旧路则被重新命名为老沪闵路。
鲨鱼队的教练李秋平也提到,当他到达梅陇基地时,他经常在铁路道口遇到火车。
图为20世纪70年代末沪闵路与漕溪路的交汇处及铁路道口。当我在沪闵线上坐公交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路的两边基本上感觉像是乡村。
梅陇车站建于清朝宣彤元年(1909年),曾于1983年废弃并重新设置。1996年,为满足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的需要,上海至金山的4趟列车、上海至嘉善的3趟列车和上海至杭州的5趟列车全部从长宁站转到梅陇站进行客运。
1999年12月28日,梅陇站暂停客运业务。2006年6月25日,新的上海南站试运行,梅陇站退出历史舞台
从汉化到华立
1954年,华东化工学院从江湾迁至梅陇。1993年,学校更名为华东科技大学。许多老人习惯性地称他们的学校为中国学校。
这里的人还记得,过去华立校区的地理位置有点偏离中心,车是从沪闵路开进来的,甚至中途撞上了铁路道口。当时,在梅陇路的花花镇似乎只有一所学校,南边是大片的农田。
学校早期建造的两座“教授楼”(四个化学村)
那时,梅陇路只有现在的一半宽。从西门出去的梅陇路是一个大型的天然露天食品市场,蔬菜、鲜鱼、肉和活禽都种在自己的菜地里。在早晚市场,梅陇路熙熙攘攘,到处都是叫卖声和便宜货。梅陇路最繁忙的时候是每年5月和6月的草莓上市季节,街上到处都是草莓,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到处都是水果味。
化学工业第四村围墙
当时,地铁1号线锦江公园尚未开放,沪闵路上的红梅路立交桥尚未建成。只有交错的铁轨。每当信号灯亮起,警报声响起,十字路口的栏杆就会慢慢放下,让一群车辆和行人停下来,等待远处的火车通过。
梅陇镇在十字路口附近。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西南角的梅陇镇一直是一个安静、踏实的地方。就像一幅木刻版画,整洁的房子,安静的河流,狭窄甚至狭窄的小巷,露天的食品市场,绿色的庄稼和蔬菜,古老和现代的味道在这里悄然融合。
20世纪90年代中期,梅陇地区开始转型。农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建筑。第一批居民大多来自金陵路。因此,梅陇第四村后来有了好玩的代号“梅陇仁恒河畔”。
上海的每个人都知道锦江乐园
1985年2月1日,上海第一家大型现代游乐园在梅陇镇正式开业,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大型专业游乐园——锦江乐园。
1986年,不久前建成的晋江乐园被沪闵路一堵墙隔开
由锦江联营、上海农工商联合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投资信托公司共同投资,投资1500万元,占地183亩。那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娱乐场所。游乐设备有18种,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单圈过山车。
2017年初,锦江公园最古老的过山车——过山车暂停运行,等待第二次全面改造。
锦江乐园仍然是闵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穿梭其中的70、80后开始为人父母,00、10后带着娃娃重温简单的童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