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遭受沉重打击后的恐惧会在大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记忆。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中断后,原有的恐惧记忆会不会“恢复”呢?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永春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将胚胎大脑抑制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成年动物的大脑核心杏仁核中,可以有效抑制恐惧记忆的“再生”。
今天凌晨(北京时间),国际权威神经科学杂志《神经元》在网上发表了于永春等人的研究成果,题为“神经元移植的不成熟抑制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除”。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策略,可以用来消除恐惧记忆。
于永春带领课题组硕士研究生杨五洲、刘婷婷完成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培育项目的相关研究。
恐惧赋予生命个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但它也可能潜伏在大脑中。一旦受到外来物质的刺激,它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抑郁,伴有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药物滥用(如药物、烟草和酒精依赖)等症状。据统计,80%的成年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创伤事件,其中5-10%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通常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然而,这两种疗法的效果并不显著。一旦治疗停止,消极的恐惧记忆可能会再次唤起。如何抑制恐惧记忆的“觉醒”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大脑皮层两类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过程,这种平衡保证了大脑的正常活动。杏仁核是处理恐惧信息和产生恐惧记忆的关键部分。可塑性会随着发展而逐渐消失。于永春的团队设想:如果抑制过程增强,是否有利于恐惧记忆的消退?如果成熟的杏仁核“恢复活力”,它会加速恐惧记忆的消退吗?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将胚胎抑制神经元移植到高度兴奋的成人杏仁核中,不仅可以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兴奋,还可能使成人杏仁核“年轻化”,从而影响恐惧记忆的觉醒”的科学研究计划正在逐步推进,包括通过声音结合足底电刺激使小鼠获得强烈的恐惧记忆,然后给予小鼠恐惧消除训练以抑制恐惧记忆。
研究结果表明,抑制性神经元移植后的恐惧消除训练能长期抑制恐惧记忆的自发恢复和恐惧记忆的再唤醒。此外,只有移植年轻的、不成熟的抑制性神经元才能有效地促进负性恐惧记忆的消退。
"选择性地‘删除’具有负面影响的恐惧记忆对大脑健康有益."于永春告诉记者,这项研究不仅对理解杏仁核恐惧记忆回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思路。然而,他也强调,这项研究仅仅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要真正应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