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乐嘉公寓位于赵家浜路,整洁美观,是谢土街第一栋以党建为导向、行业委员会管理、居民自治经营的独栋建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乐嘉+”社会动员模式已逐步形成,并成功推广应用到沿街的单户卫星楼,一批“小卫星”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这群年轻志愿者有意识地带动家人和同学加入垃圾分类,掀起了垃圾分类热潮,为“乐嘉+”社会动员模式树立了鲜明的注脚。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不久前,肇庆居委会爆发出阵阵笑声。"接下来,给我们的小垃圾分类志愿者颁奖!"肇庆小区党委书记沈正在为社区儿童举办一个晚会。

奖牌高高举起,面带微笑,他们把垃圾分类志愿工作变成了课外兴趣。说起这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我们一定要跟随着肇庆住宅区总党支部回到2018年的暑假。当时,居住区正在组织和规划一个“城市滨水区,邻近社区”肇庆青年垃圾分类走廊定位比赛。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本次活动中,肇庆住宅区共建单位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的专家和教师为社区50多名中小学生开设了生动的垃圾分类指导课。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然后,通过设计“走廊寻宝”游戏,孩子们更直观地学会了垃圾分类。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定向运动活动结束后,肇庆居民区的“未成年人活动小组”突然沸腾,许多家长和学生自愿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活动。我从来没有想到,定向运动活动实际上启动了未成年人在住宅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发令枪”。

最初成立了“小卫星”志愿队

在一定程度上,成立青少年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也检验了居民区的动员能力。肇庆居委会总结了定向运动的经验,精心策划了这支“未来”志愿者队伍。在寻找适合试点项目的责任社区时,小区党总支认为卫星楼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且楼内学生和家庭比例较高,因此及时给社区志愿者老年团队注入了“年轻血液”。因此,卫星大厦成为肇庆居民区小志愿者的试点社区。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责任社区确定后,居民区党总支组织招募“小手握大手”的小志愿者。党总支书记沈感慨地说:“没想到第一次招聘,就有20多个家庭报名了!”这些“小卫星”志愿者的值勤时间安排在晚饭后。经过一系列培训后,他们带领父母“上岗”。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小卫星”志愿者蓬勃发展

每天晚上刚过6点,卫星大厦的垃圾仓库前就会有“小卫星”。他们仔细检查“叔叔、叔叔、阿姨和婆婆”手中的垃圾,用稚嫩的童声引导他们:“这个可乐瓶子是可回收的。”这不是垃圾可以拿出来。”"纸巾不管湿不湿都是干垃圾."居民们愉快地接受他们的指导,向他们的父母问好并交谈几句。倾倒垃圾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蓝色的“小卫星”成了赵家浜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住在卫星楼的阮(音译)已经参加了十多次垃圾分类任务。他今年刚刚进入南阳初级中学。虽然他在学习上很紧张,但他仍然坚持每个周末参加垃圾分类任务。不仅如此,他还带领身边的孩子们出去参加值日工作。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随着卫星楼小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和居委会的有效宣传,其他社区的未成年人也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这个志愿者队伍中,最年轻的学生陈骁只有四岁半。陈妈妈说,从今年3月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和大人一起做志愿者,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询问家长。周末,陈骁赶到垃圾仓库,仔细检查他叔叔和婶婶的垃圾袋,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分类。看着孩子们严肃的样子,居民们说“以后不会再有错误了!”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十岁的张住在中科新苑,离卫星大厦不远。每天放学后完成作业后,他会骑自行车在附近巡逻。当垃圾仓库开始被指定时,他是社区中不文明行为的“啄木鸟”。他会进来告诉值班的居委会干部及时处理,这对推动社区垃圾分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被问及“这是否会影响我的学习”时,张说,“每天的巡逻不仅能督促我快点做作业,还能起到锻炼和休息的作用。”社区居民称赞这种明智的“小卫星”志愿者。

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在肇庆居民区,年轻志愿者做的不止这些。暑假期间,许多学生冒着酷暑,在赵家浜路用他们手绘的垃圾分类海报向路人宣传。不久前,肇庆小区还组织了十多个社区亲子家庭驱车前往浦东老港垃圾填埋场进行实地考察。运用“党员三个第一”的工作方法,实践“乐嘉+”的社会动员模式,真正实现了“小手大手”,发挥了1+n=+∞的力量。志愿“小卫星”照亮了邻近的家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志愿“小卫星”点亮亲邻大家园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