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徐汇滨江建筑家园

徐汇滨江区有19个在建项目和23个地块。在高峰期,将有近1万名农民工在这里工作,这属于一个大规模的密集流动区。最近,随着一批又一批工人返回上海,在这里预防和控制疫情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作为上海的志愿者服务基地,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的党员和志愿者于1月22日成立了“防疫联防联控工作联络小组”,将19个项目的23个地块的临时支部书记、项目经理、联络官和志愿者陆续纳入微信群,并发布了“防疫海归信息”。 《体温测量统计表》和《疫情防控信息统计日报表》,坚持一组一表一报的日常机制,及时有效反馈

志愿先行 看徐汇区域内这个近万人的“家”如何防疫?

滨江区所在的徐汇区龙华街也积极为区域科学、准确防控做出贡献,这就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医学观察和报告管理,认真管理集中医学观察点,全力确保物资供应。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百名工人在春节期间没有离开上海,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回到了上海。为此,建设者之家志愿者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对上海新返乡的农民工,在实施登记和健康状况检测后,他们将集中进行隔离和观察;继续对未离开施工现场的工人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并照常准备有序复工;对于所有工人,通过手机发送定制的“重返工作岗位防疫指南”,帮助工人安全返回工作岗位。

志愿先行 看徐汇区域内这个近万人的“家”如何防疫?

在过去的两天里,滨江建工之家设立了一个登记处,每个进入建工之家后来到上海的人都将接受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以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输入和传播。

在组织志愿者做好自身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一名志愿者将与三个项目现场对接,现场走访每个项目现场,并督促各现场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确保每天10点前及时反馈各现场在岗人员和外来人员的信息。

作为防控的“第一线”,建筑工人之家以“人、物、措施”为基础,通过登记、温度检测、防护、消毒和监控,保持良好的人员进出。并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各项目现场联络人员沟通,实现党建带团区域化、疫情防控平台化、志愿服务全过程化、通报信息网络化,及时准确传达交流疫情信息和工作要求。建筑工人之家党支部还在各个项目现场组织志愿者安全小组进行温度测量仪器培训。医务人员教每个人准确、安全地使用耳温计和红外线温度计,并向各个项目现场分发护理企业捐赠的口罩和消毒剂。

志愿先行 看徐汇区域内这个近万人的“家”如何防疫?

面对大量国外建筑商返回施工现场一线,在中国建设第三局徐汇滨恒项目的带领下,建筑商之家对现场进行了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全方位消毒,确保工作站自身的防护和消毒工作得以开展,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

返回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按规定填写《健康信息登记表》,核实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户籍所在地、春节假期去向等关键信息,在14天内与重点疫区人员联系,发热、咳嗽等症状,联系信息,并与当地社区共享信息。

来自或经过重点区域的人员应在项目隔离区内单独隔离14天,从其他区域返回的人员应单独隔离7天。

食堂/餐厅

坐下来吃饭时,在最后一刻摘下你的面具。

避免面对面吃饭,尽量避免交谈。

在错误的时间吃饭,避免一起吃饭。

打包回宿舍单独吃饭,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带饭。

建筑和生产

每天测量两次体温,如有异常,立即就医并向上级报告。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戴好口罩,在与工人接触和接待外国人谈话时保持适当的距离。

运输

项目现场全封闭,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外出。

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坐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始终戴着口罩,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内物品。

生活区

勤洗手,多通风,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保持宿舍空通风,每天测量体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消毒使用物品,不要混合个人物品。

废弃口罩的处理:在防疫过程中,脱下口罩前后应做好手部卫生,废弃口罩应放入专用垃圾箱,每天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两次。

外卖和快递应尽可能在无接触的情况下送达,所取物品应在通风环境中放置半小时以上后方可进入屋内。

紧急治疗

如果工人有咳嗽、发烧等症状,应及时报告。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志愿先行 看徐汇区域内这个近万人的“家”如何防疫?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