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7字,读完约4分钟
图片说明:中国救助协会临时委员会位置图
根据静安区的说法,天同安路31号三丰里曾经是中国救助会临时委员会的办公室。原建筑在1932年1月28日事件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现在它是一个住宅区。
描述:发起救济协会宣言
在大革命的高潮中诞生和发展
1925年9月14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为抢救、保护和支持革命运动中的困难同志,云、等人发起成立了救济会。9月20日,第一次筹备会议在上海召开,韩觉民当选为主席。会上,包括杨杏佛在内的50人签署了《中国救助会成立宣言》和《章程》等文件。,包括云在内的13人当选为筹委会正式委员,包括侯绍秋在内的5人当选为候补委员。会议地点位于宝山路三德利甲3号。10月4日,筹委会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一份小册子,即“向救济会学生报告”、“向救济会工人报告”和“调查难民情况的信”。
描述:1927年3月27日,《民国日报》发表了《中国救济会上海总会筹款》和《中国救济会上海总会筹备烈士追悼会》
同年10月25日,学会在三丰里31号召开大会,来自上海各团体和个人的8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发展成员、国际联络、筹集资金等问题。,并通过了八项决议,决定将筹备委员会改为全国救济协会的临时委员会,以31个三丰里为其办公室。此后,救济会从上海发展到全国,江西、广州、长沙、天津等地也成立了省总会。
1929年12月24日至27日,中国革命互助协会(原名中国救济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坚持革命援助
救济协会的救济活动包括精神、经济、法律和政治方面,提供信件、食物和日常必需品,代表辩护律师,为因参加解放运动而被捕和被监禁的人组织请愿、示威和其他声援活动。1926年10月,上海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当局残酷镇压革命群众。11月18日,救济协会发表了《支持人类宣言》,谴责了这些暴行,并呼吁社会各界“为正义挺身而出,共同扭转局势”。此后,成立了一个“营救被捕公民委员会”,派工作人员去探访监狱中的革命者和群众。1927年3月,在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救济会组织了一个慰问小组深入战区和医院向起义者提供食物。起义胜利后,该协会成立了一个筹款委员会,向受伤者提供救济,并向受害者家属支付丧葬费用。
描述:半月刊《济南》的第一期
除了救济活动,救济协会还承担组织群众的工作。救国会会员的会费是每人每月五个铜币,这给了所有有救国之心的人一个贡献力量的机会。政治训练和教育由救济会进行,群众的慈善情感逐渐转移到正确的革命观点上,使每个成员都知道参加救济会就是支持革命。
在危机时刻被迫停止活动[/s2/]
描述:《牺牲》的第一集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救灾社迁至武汉,随后随中共中央迁回上海。与此同时,他被迫转向地下运动,出版了《救济》、《人道》、《柏华》和《牺牲》等出版物,揭露当局的罪行,并进行革命宣传。1929年12月,救援社更名为中国革命互助社(“互助社”),继续开展营救革命者的工作,先后参加了营救关向应、刘晓、彭康、陈赓等人的行动。为了抚养难民的孩子,共济会在上海开办了大同幼儿园。1931年初,各级共济会组织被当局摧毁,中共中央于1932年底任命邓中夏重建共济会。1933年5月,邓仲夏被捕,共济会逐渐停止活动。
自成立以来,它被重新命名为互助协会,并最终停止其活动。它在支持革命斗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挽救革命分子和建立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革命增添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