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9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2016年11月,静安区被授予上海首批“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称号,重点是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充分利用南京西路复杂多样的商业生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撤二建一”空带来的大发展,目前重点推进“国际消费城市”,静安区推进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2017年五大类39项重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目前,静安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南京西路商圈为核心,大宁商圈和苏河湾商圈为扩展区域,南、中、北均衡发展的商业布局体系。静安聚集了2000多个国内外品牌。其中,南京西路沿线有1800多个国内外品牌,国际知名品牌占60%以上。南京西路商圈已成为上海高端品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良好的业务发展氛围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品牌的旗舰店和新店云集静安。自2017年以来,首次进入中国的20多个品牌和首次进入上海的30多个品牌已选择在静安开设首家门店。
2017年1-10月,静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04亿元,同比增长24.2%,居全市首位;商品销售增长率为15.8%,居全市首位;商业服务业实现税收总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17.7%,在全区五大支柱产业中名列前茅...这一系列鲜明的数字表明,静安区向“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又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1-10月,天猫超市的销售收入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130%,年销售额有望超过200亿元,相当于打造了一条“网络南京路”。
积极响应“消费升级”
如今,当实体商业和传统商业区受到网上购物的冲击时,静安的消费“马车”怎么能领先呢?在最近举行的2017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上,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晓东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当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购物场所时,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定义,融入了时尚和文化。艺术、设计和经验等多种元素已成为商界的迫切需求。”
面对“消费升级”时代日益增长的商业业态和模式差异化需求,静安区注重引入与体验消费和服装设计相关的新业态。例如,拥有100年历史的奢侈品牌普拉达,经过六年的精心修缮,已经成为普拉达在中国的一个独特的品牌展示场所,使这座房子重生,成为海派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另一个例子是位于兴业太古汇的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精选和上海烘焙坊,它顺应了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融合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体验式新兴业态,让消费者零距离体验从咖啡豆到饮料的全过程,完美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它将为一些新的在线和离线零售品种创造一个零售创新空空间,如大润发无人零售商店“郭斌盒子”、天猫超市和宝尊电子商务。
破解制度创新是不可能的
在示范区一年的建设过程中,静安区不仅在品牌集中度、消费贡献、消费创新、时尚引领、消费便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在品牌引进方面,静安区坚持强化“品牌审查机制”,将品牌审查机制与商圈发展相结合,综合考虑进口品牌的档次和业态协调,注重消费者代际更替和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在南京西路商务区品牌和商业业态的调整中,应结合高端品牌的引进和调整以及商业品牌和服务品牌的结合,促进商务区品牌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今年1-10月,静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首位,推动了消费的创新升级和商业业态的创新。为了支持创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在静安率先使用和扎根,静安区积极突破体制和机制瓶颈,创新打造上海样本。
最近开业的星巴克咖啡烘焙坊,曾被市、区政府审批和监管部门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没有现成的政策公式可以适用。然而,一个环环相扣的政府与创新链合作,但它打破了困难。区发展改革委、区国土资源局、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等职能部门联合讨论“非禁止准入”问题,讨论解决项目用地性质问题;区市场监督局邀请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计生委、食品协会等多方面的专家,对开放式生产模式的合规性等问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推动制定了《上海烘焙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该细则不仅为星巴克项目排除了最大的法律障碍,也为后续认证和事后监管提供了相关依据,为上海乃至全国其他类似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提供了借鉴。
完善政策,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商务服务业都是静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欧莱雅、飞利浦、zara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务总部都位于静安。为了进一步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总部的高集中度和强辐射功能,静安区率先颁布了《静安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并大力吸引全球跨国公司在静安设立总部。同时,出台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区域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以项目为基础优化品牌发展环境,专门研究制定老字号发展专项资金,保护和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
为了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静安区还设立了“国际消费城”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商务区活动、后街经济发展、智慧商务区建设和商务区整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