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1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在“升级”的基础上,石门二路街道在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一系列社区生活工作人员和白领最关心的岗位上“开花结果”,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这张亮丽的成绩单,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曹国祥表示,取得这些成绩最大的贡献者是全体街道干部的工作态度,这就是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以及“补缺点、坚持创新”的工作理念。“我们不搞‘虚功’,坚持每年搞一两个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用实际工作成果赢得群众的声誉。”
成为基层党建品牌
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党建工作的主导作用放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位置,注重发挥区域党建、居住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三建联动”的优势,推进社区发展、共建、治理和共享,落实党建工作的主导作用,强化“邻里石头二”基层党建品牌。
在区域党建方面,完善了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共建项目清单”、“开放资源清单”、“服务需求清单”等23大类132项任务的3个清单,协调动员了区域党建成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得到了驻地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诉求。同时,要全面加强住宅区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的主要职责,向每个住宅区派出党建指导员,强化“一岗两责”的党建责任制,进一步推进“三个优势、三个转变、两个满意”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建在哪里”的原则,深化“支部建在楼上”的工作理念,推进“两个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两个覆盖”,形成群体式党建服务联盟,深化建筑与群体的联动。2017年,街道新增党组织12个,非公有制企业动态组织覆盖率达83%,社会组织覆盖率达100%,居全区首位。“两个新组织”的500名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此外,还加强了党建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调整和充实了社区党校的师资队伍,完善了专家智库,驯服了党建阵地的建设,使党建工作能够在网上和网下全面铺开。2017年,共为基层党员提供了10次优质教育和培训,培训了2000多名党员。
服务民生没有“死角”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教室。基层干部要沉得住气,看得住,听得住,让群众愿意和我们谈问题,谈意见。”这是“好班长”曹国祥的工作原则,也是他经常对街道干部说的话。正是在他的倡导下,“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向群众要求更多的需求,更多地思考社区管理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成为石门二路街道干部的共同特征。
完成8个社区直管公房和历史保护建筑整体项目改造工程和15个社区“美丽家园”建设工程,修复面积17.25万平方米,惠及3105人;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改造店内207家商户,改善21.62公里道路市容;拆除违法建筑42栋,总面积4469.5平方米,比年度拆除目标高出51.25%;推进“路长制”与网格化检查的整合对接,辖区内18个路段的二级路长共进行了946次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900多处。除了改善“硬环境”,街道还大力拓展民生服务新平台,每年都有新亮点和新进展,包括扩建200多平方米的综合老服务中心,完成新日托中心的功能升级。这条街还拓宽了慈善援助的渠道,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线上和线下o2o慈善超市。自开业以来,公益营业额已达33万元。
改善社区自治模式
在多年的社区自治实践中,石门二路街道不断加强自治工作的探索,在党建的指导下完善基层自治模式,实现了从“两个小项目”到“三个小项目”的转变,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不断被动摇。
石门二路街道在摸索出建立团体自治基金和社区基金的管理规范和运作规则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了社区发展基金,调动了社区力量,整合了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培养了社区公众意识,形成了“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良性循环,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心和温度的“邻里石二”。此外,“黄惠芬自治家园工作室”等枢纽型自治品牌已在街上培育和确立,有效提升了社区骨干团队的自治能力。
在采访中,曹国祥也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做街道干部首先要做的事情,我要大声尖叫,喊‘跟我来,照我做’。要勇敢,要对责任人负责。”曹国祥自2011年走上街头工作以来,一直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条工作信条,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他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中,肩负起责任,抓在手里,以此来把握“铁打石头”的工作作风,以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推动社区治理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