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临汾路街道社区大脑
东方。com记者张欢5月31日报道:住宅楼的水箱应该多久清洗一次?时间间隔太长,水质得不到保证,清洗太频繁,停水有很多麻烦。这个关系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质量的问题,已经被静安区纳入大数据应用创新的具体场景。未来,静安区将对30年以上建筑的水箱水质进行监测,并通过智能设备实时采集水的浊度,使水箱清洗决策完全动态化。
记者今天从静安区了解到,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项目“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即“151工程”,已经完成临汾路街道试点和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建设,并将于6月开始全面建设。静安区将通过发放10万套传感设备和建设“城市智能大脑”,建设覆盖全区的物联网网络,以“大数据”为驱动,提高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静安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功能区和上海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重要承载区,于2017年7月被列为“上海大数据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实验区”。同年12月,“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工程”(以下简称“151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8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项目支持项目。该项目将建设一个新的城域IoT传感网络;完成交通、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城市公共设施等五大民生热点20万套传感设备的部署,建成数据“自动采集、全共享”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神经元终端”;以“大数据+”为创新手段,升级现有网格中心平台,建设具有城市综合数据运营能力、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和预测预警能力的城市智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151工程”已在静安区“一区一路一园”试点分步实施。在第一个领域,居住功能是主要的。临汾路街道作为试点项目,已完成街道社区综合指挥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并于今年3月投入运行。5500多套传感设备已经部署在街道内,涵盖了15个指定的应用场景和几个可选场景。综合布线开始后,将在静安14个街道和城镇部署和安装近20万套传感设备。沿途以道路综合管理的道路长度系统为主,以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路为先导,围绕“人、交通、城市组成、环境、地面力量”五大类管理对象,部署近600套传感设备,共16个管理场景,构建了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第一个园区,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市北区为第一个园区,已经形成了最终的建设方案,将于6月底完成。
在一区一路试点的同时,项目组安排了实施场景的需求和数量,并从场景的需求程度、解决方案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能否形成从数据到事件到管理的有效完整的闭环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拓展,最终确定了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向的30个具体实施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将为静安区编织一个世界级的物联网。今年2月,“151工程”集团向全球供应商开放合作,并邀请合作伙伴参与项目建设。植入城市每个角落的传感设备都是从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的200多个主导单元中挑选出来的。根据项目综合建设后的进度安排,到6月底,静安区IOT网络的信号将全部覆盖。经过后续的设备安装、系统联合调试和试运行,预计该智能网将于9月竣工后真正“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