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暑假即将来临。大二女生郑(音译)想靠打工谋生,但他没想到自己会找份兼职,并借了几万元的贷款。原来,她的兼职工作是一个名为“刷名单”的招聘陷阱,许多求职者已经“成功”了。
最近,浦东警方成功破获了这起诈骗案。当郑的手机被打开时,超过8000条未读的信息被淹没了。她说这是她加入的微信群的所有广告信息,也是她兼职的主要信息来源。今年5月11日,一则招聘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另一方表示,第二天上午10点,在东明路地铁站附近的一个活动场所,女孩们被要求“补头”,花费200元,耗时2小时。随后郑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同意前几天见面。在准时赴约后,该男子告诉郑潇,那天的活动不是“灌人头脑”,而是去移动营业厅买一部手机,帮他“刷刷业务量”。根据该男子的指示,郑(音译)不假思索地走进了营业厅,并表示将以7188元的价格分期购买一部iPhone7Plus。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于是打电话给"有用分期付款"信贷平台的工作人员,为郑办理贷款业务。在进入营业厅之前,这个人告诉郑潇,他将代表他偿还贷款。郑潇只需办完手续,把手机给他,就能得到500元的奖励。在此期间,郑根据这个人的建议,隐瞒了自己是学生的事实,编造了自己的工作经历。
第一次成功完成后,几天后这个人找到了郑潇,并在白前金融平台以同样的价格购买了另一部手机。
正当她很高兴账户里有一千元钱的时候,贷款公司打电话给她和她的父母,催促他们偿还债务,让她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好”通过这个平台,她发现她名下的两笔贷款仍未偿还。更让她不寒而栗的是,由于逾期而产生的费用正在逐渐积累。其中,仅在有用的登台平台上,她在两天内所欠的滞纳金就累计近600元。“根据这一计算,她需要连续一年每月偿还1000至2000元以上的债务。”然而,当她试图再次联系那个男人时,对方消失了。
最后,郑选择了报警。警方接到报案后进行了梳理,发现仅在5月中旬,浦东上港新村派出所就接到了三起类似的报案。后来,在郑潇和范晓等受害者的辨认下,警方迅速抓获了王某。据王某称,他原本是一名平台工人。离职后,他用微信建立了几个聊天小组,发布兼职信息,找出他想要的人,然后骗受害者在手机商店分期付款购买昂贵的智能手机。在向受害人支付了手机首付款和100元赏金后,王拿走了手机,骗受害人说手机的分期付款将由他支付,这样受害人就不必理会了。之后,他把被骗的手机带到闸北天目西路的一家手机商店,找到一名官员出售赃物。经调查,警方发现王某在短时间内用同样的方法诈骗了7名受害人和13部手机,涉案金额超过8万元。目前,王和关已被浦东警方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