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1字,读完约4分钟

延平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袖珍”老社区。社区里有5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60名独居老人。衰老的程度相当严重。

经过大规模的走访和调查,共和新路街道了解到,社区中许多独居老人或老年人存在“吃饭难”的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平时不在身边,身体不好,做饭难,不能把饭都吃了。一直在外面吃饭不是一个好主意,也不健康。为了让独居老人吃到热饭,在共和新路街的支持下,金豪居委会规划了一个约100平方米的新址,并设立了一个集帮助独居老人、聊天放松、育儿教育为一体的“邻里客房——幸福巷”。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如今,只要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延平社区的十多位老人就会来到“幸福巷”,围坐在一起吃顿热午餐。老人说一顿饭只需要10元,所以你不必自己做饭。更重要的是,与其吃美食,不如和老朋友一起忙碌。

志愿者烹饪“爱私人厨房”

目前,幸福里有五名志愿者,他们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中午轮流为老人做午餐。11月16日,轮到62岁的英阿姨做志愿者了。“我喜欢在工作日煮饭。现在我退休后有了空。我很乐意为老年人做些事情。”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英阿姨动员自己的妹妹在幸福里为老人做饭。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早上7点,英阿姨让她姐姐出去买菜。不到8点,姐妹俩在幸福巷的厨房里忙碌着,洗菜、摘菜、炒菜...显然进入了初冬季节,他们的额头微微出汗。“今天,我们为老人准备了红烧猪肉、油煎豆腐、洋葱花、红烧萝卜、豆腐和鸭血汤……”英爱介绍说,为老人准备的每一餐都保证有一大块肉、一个素菜、一碗汤和一份点心。此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菜肴,五名志愿者还成立了微信群,提前告知他们每天做的菜,以避免重复。当英阿姨做饭的时候,我姐姐正忙着用热水熨所有的餐具,然后打扫餐桌和整理椅子,等待老人的到来。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中午11点30分,老人陆续到达,英阿姨开始为老人做饭。“陈叔叔胃口很大。如果你再多玩一会儿,他有时会不好意思添菜。”“李阿姨不吃肥肉。我已经单独取出一块精制肉。请注意,不要出错。”忙的时候,英阿姨不时告诉她姐姐。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18位老人的饭吃完后,已经将近中午12点了。英阿姨和她的妹妹吃得有点快,开始打扫卫生。他们洗碗,拖地,擦桌子,一直到下午一点钟。

一顿饭吃起来“很开心”[S2/]

每天中午,住在附近的江秀华都会在幸福巷散步几分钟,无论晴雨。这里的食物营养丰富、健康、柔软、美味,她非常喜欢。“孩子们平时工作很忙,他们担心我一个人在家吃午饭就够了。幸福巷开业后,孩子们不用担心我的午餐问题。”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除了吃饭,幸福巷还是老年人精神交流的“栖息地”。“我通常几分钟后自己吃东西。在这里吃饭聊天,我的胃口变大了。”86岁的张兆峰(音译)是一位独居老人,他笑着说,最近几个月他开心地吃了东西,体重增加了2磅。以前,为了方便,张奶奶通常在楼下的小餐馆解决吃饭的问题,刮风下雨的时候在家喝粥。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记者注意到许多老人在这里吃饭,并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朋友们”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非常热闹。晚饭后,一些老人会在客厅里愉快地聊天。对老年人来说,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可以互相交朋友。居委会干部也能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思想动态。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张兆凤动情地说,幸福改变了她孤独的生活。“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心情也有所好转。”她说,一起吃饭的老人一般都有这种感觉:“在这里,吃饭的‘味道’是不同的。”

老年人很高兴社区里温度更高了[/s2/]

幸福巷现在已经成为附近社区居民熟知的“红色净土”。金豪小区党支部书记张敏杰告诉记者,自开业以来,幸福里的数量从11个增加到了18个,现在很多独居的孤寡老人都想加入。居民们也为社区为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所做的努力而感动,并会不时地给一点爱心为老年人增添几道爱心菜。

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今天关爱老人意味着关爱我们的明天."张敏杰说,通过大规模的走访和调查,我们了解到独居老人的饮食问题。在共和新路街的支持下,居委会利用他们赢得的新场地,建立了这一集助餐、休闲、亲子为一体的幸福通道,既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需求,又能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满足社区老年人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而满足居民的需求,让社区更加温馨。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静安:“幸福里弄”开张半年 缓解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