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近年来,静安寺街深化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创新,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市民逐渐养成了自觉分类投放的习惯。今年年初,街道发起了一项“全国行动”来促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居民区和建筑物纷纷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各行其是,共同营造了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别出心裁地变废为宝
最近,延安中路一个废弃的旧仓库突然被一道彩虹照亮,重获生机。它也成为许多白领和市民眼中的“新地标”。正在用手机自拍的白领顾(音)甚至大喊:“我没想到垃圾会变得时尚可爱。”
京华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含韵对这一装置艺术的“诞生”有话要说。他告诉记者,当时在清理小区走廊和自行车库时,发现了许多“僵尸自行车”,它们不仅影响了环境,还带来了安全隐患,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为此,居住区党总支想利用街道“党建微电网”的“外脑”,想办法使这些废弃物得到再利用。最终,小区党总支和蔡威(中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达成共识,共同设计并利用“僵尸自行车”的车轮、车身、齿轮等部件完成了这一装置艺术,命名为“分头行走”,提醒大家每一种垃圾都有自己的去处,只要是有意的,垃圾都可以再利用,甚至变成财富。
如果将废物转化为装置的艺术反映了年轻人对废物分类的时尚思维,那么社区居民在生活中就有更多的智慧来再利用废物。在富民路22号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条空.胡同花架是用居民家庭废弃的旧家具木料改装而成的,挂在花架上的花盆是用大容量矿泉水瓶改装而成的,里面种了许多蔬菜,如青菜、大蒜等。当我看到记者时,居民们介绍说:“这里使用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这已经成为大家都喜欢的新事物。”过一会儿,当青菜长大了,我们要一起包馄饨。记者从京华小区了解到,小区正在积极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从建筑物和走廊延伸到每个家庭,并计划在更多的小区推广和推广空大巷垃圾房改造模式。
垃圾分类的原因很难辩论吗
“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不记得了。总是错的。这太难了!”“每天扔垃圾而不花太多时间并不难。”3月13日上午,美丽园小区举行了“垃圾分类难吗”的辩论会。
在辩论的现场,双方的辩论者互相争斗。红方以具体事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现还存在一些困难,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垃圾箱的颜色标识不够醒目,虽然按照分类标准统一标有图片和文字。兰芳简要介绍了如何从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计划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指出许多国家开始对玩偶垃圾进行分类,并花了很多年才得到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既然我们都热爱上海,我们就应该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去做。除了辩论的深入讨论之外,辩论者还与观众分享了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等实际问题,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梅丽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杨玉平表示,在居民和社区党员中,辩手的独特选择是在社区营造一种人人都知道垃圾分类、人人都以普遍接受的方式参与垃圾分类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享受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
建立一个系统来创建“绿色商业区”[S2/]
最近,每到午休时间,海外广场的分类垃圾桶前总会出现一群特别的人物。他们戴着“叫我党员”的臂章,认真检查和宣传垃圾分类。这只是静安寺街打造“绿色商圈”行动的一个小缩影。
记者了解到,目前,静安寺街正在跨洋国际广场、高河大厦等重点商业建筑中逐步推行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垃圾房使用不合理、楼层垃圾箱设置不合理、干湿不分等问题。同时,公司的白领和保洁人员在现场进行了指导和分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大家“如何划分”的困惑。
此外,借助“微网格”的构建,可以引导建筑白领党员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越洋国际广场众多企业党支部积极响应,成立了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团队,并做好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大大改善了以往垃圾分类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据悉,今年街道将重点建设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打造“绿色商圈”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只引入和应用垃圾分类格,可以提高垃圾分类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同时,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实时了解各商家和企业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数据以及可回收材料的交易数据,通过全过程的监管,实现商业圈的垃圾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互联网+”模式,结合支付宝网上回收平台,引导商圈商家、企业和白领参与垃圾分类的网上回收和交易,提升垃圾分类的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