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4月16日,静安寺街道召开了“人民情感日记”工作方法宣传会和居民区社区工作者“三个集中”动员大会。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勰出席会议,并为街头“三个集中”大赛鸣锣。聘请贺海兵教授、范斌教授作为专家顾问,对静安寺街道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建设进行了研究。
培训具有“一个专业和多种能力”的社区工作者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三个同心竞赛”的理念是通过社区工作者社区服务和治理能力的“竞赛”,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多岗”的社区工作者,深化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试验场”,搭建联系群众的“同心桥梁”,畅通服务群众的“同心链条”,打造依靠群众的“同心圆”。
大赛期间,街道将对居住区所有社区工作者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专职培训、选修培训、骨干培训、胡同管理多星级培训等培训形式,培养全面掌握社区综合业务的复合型社区工作者。围绕“知识、行为、访谈、研究、人才、和谐”六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本次大赛还将引入积分制考核,形成积分排名报告,并进行奖惩,以提高效率,增加能量。
创新和继承社区人才培养模式
《人民情感日记》的工作方法是在静安寺街四明小区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社区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工作方法以“绘画”为出发点,使居住区内的每个街区都能熟悉自己的街区面貌,形成一个居住规划;以“参观”为路径,用腿测量每一条后街,及时记录收集到的居民需求;注重“分析”,通过每周简报制度对工作进行回顾和整理;以“地方”为重点,对困难群众遇到的急、难、急、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级处理;以“评价”为标准促进社区工作者的进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人民情感日记》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培养街道社区干部后备力量的平台。2019年,街道进一步推广《民情日记》的工作方法,希望结合“大走访、大调查、社区分析”等工作要求。,更好地帮助居住区干部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情况和民意,切实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人民情绪日记》已经成为联系和服务群众,推动各项工作,提高综合能力的日常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
根据安排,《人民情绪日记》的工作方法将从“走访、处理、分析、治理、评估”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并配套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取得实效。包括居住区社区工作者,平均每人每天走访不少于5户,每户不少于2次;结合“三级网格联动机制”,对访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建立舆情报告分析系统、社会工作项目治理系统和群众监督评估系统。
在当天的动员会上,思明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民情日记》的发展情况,并表示,《民情日记》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责任感,从被动等待群众主动了解民意,及时处理和应对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激活了团队能力,有效发挥了社区治理的叠加功能,给小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