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4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静安区消息:2018年7月6日,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发布。经过案例报告、在线投票和专家评审,上海市各区县委提交的110多个案例中,有32个项目脱颖而出,分别入选2018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十大优秀案例和十二大提名案例。
在静安区共选择了四个项目。彭浦镇羊城桂都小区党支部的“青年社区自治机制”被评为十大案例之一;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小区党支部“幸福小区”开老派车道安装电梯被评为优秀案例;选取静安区民政局《静安区社区分析工具指南手册》和临汾路街道党工委《网络+时代党建“三三制”新体系》作为提名案例。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及六个配套文件出台的第五年。与前一届相比,本次评选的创新实践案例展现了新的时代氛围。上海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新的探索和新的趋势,而且与上海“四大品牌”的建设同频共鸣,相辅相成。
“青年社区”充满活力
人人参与、各尽所能、共享,创新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这就是上海“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彭浦镇羊城区桂都小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先导,动员团员、专职母亲等社区的“新鲜血液”参与治理,“青年社区”充满活力。在实践中,羊城桂都小区做了切实可行的支部建设,成立了社区党建服务站,建立和完善了支部活动、团圆会、评议交流、互助服务等服务功能,并组织各支部骨干进行“工作轮换”。同时,要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行业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一个青年理事会,与社区治理相联系,以便青年人能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两年来,我们妥善解决了社区机动车驾驶方案、地下非机动车车库改造等治理难题,成立了社区建设咨询小组,为行业委员会提供咨询和智库支持。
“燃眉之急”得到妥善解决
良好的社区治理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名片。通过“小而美”的社会治理措施,解决了社区生活中许多“迫切的困难和忧虑”。新福康里社区有42栋没有电梯的多层建筑。社区中有近11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占36%,安装电梯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愿望。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96号楼率先启动了电梯安装工程。新福康里居住区充分发挥党建的主导优势,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合作”的工作模式。成立电梯安装工作组,动员楼组中具有法律、建筑、金融专业背景的居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负责电梯安装项目对接等业务工作。群众基础好的党员负责群众的思想交流,使电梯的安装过程成为党总支服务群众、团结人心的过程。鉴于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电费、保洁费用等费用,6号楼业主讨论决定采用独立保洁管理,每周一上午进行电梯保洁。另外,在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街道办事处、区税务局的共同努力下,社区行业委员会申请了临时计费账户,实现了96楼电梯广告空间的租赁方式,有效降低了楼群电梯的维护成本。
浅析“画肖像”
“共建、共治、共享”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社会治理的创新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静安区民政局创新开发了“社区分析工具”,制作了《静安区社区分析工具指南手册》,绘制了社区肖像,把握了社区问题的脉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
从发现真正的需求到分析社区问题,最后通过综合政策反映精细治理和精确服务的有效性,社区分析工具可以通过发现真正的“紧急和困难”问题和社区工作的重点来实现精确服务,引导社区治理和服务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从被动接受到关注居民,从解决个人需求到寻找解决群体需求的最佳方式。在《社区分析工具指南手册》中,一半以上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问卷和表格,同时可以实现多种在线处理功能,动态收集信息。截至2018年底,共调查问卷210,000多户,个别访谈5,300多户,收集社区发展建议6,300多条,形成全区和各街道镇“1+14”需求报告。
“三个支持”的创新治理
党建的主导作用是贯穿社会治理创新的“红线”。面对“互联网加”时代社区人口结构和居民生活交往方式的新变化,临汾路街道依托“社区大脑”、“人民情感日志”、“一卡通”,构建以党建为主导的社区治理体系:依托“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将三级管理网格与20个居住区的党建网格有机融合,形成快速的问题调解和解决机制;依托“人民情感日志”数据应用平台,及时安排和解决社区居民的想法和需求;依托“一卡通”智能服务系统,广泛动员社区各专业群体和居民参与社区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行为以“时间银行”和“组织力量点”的形式存储,转化为免费的社区公共服务。目前,临汾路街道通过拓展“三区”(地理、产业、趣味)和依托“三支”(社区脑、舆情日志、一卡通银行)建设了一个广泛的基层组织网络,消除了党建的“空白点”和盲点,使居民能够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京北、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文科系主任顾东辉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选取的案例来自基层,反映了全局,反映了上海在提高“硬件”和“软件”质量的同时,也表明上海正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下一步,要继续努力,向全社会宣传推介,打造精细化管理品牌,激发多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