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6字,读完约5分钟
江宁路占地1.84平方公里,辖16个居委会。近年来,随着旧街收集的加速,8375户家庭实现了他们住新居的梦想。然而,在全区“1平方米厕所”改造工程开工前,我们仍有1265户“手拿厕所”,这些居民的生活条件仍然十分困难。自2017年以来,在区房管局的指导下,街道和房地产集团共同完成了672户家庭的装修。我们始终将重大调研工作与重点街道工作紧密结合,关注民生痛点,牢牢把握居民需求。今年,我们明确将“1平方米厕所”改造项目列为每年街道重点实践项目,并在社会大会上向居民代表承诺全面完成剩余593户的改造。
“人心工程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还要体现人文关怀。”
江宁街的“手持厕所”主要集中在三里、中里和海防村。旧住宅区普遍面临居住面积小、管道无出口、操作实施困难等问题。因此,根据不同的住房类型和家庭情况,我们制定了“一户一策”的政策,实现“蜗牛壳里做道场”。例如,通过改造客厅、凉亭、厨房等部分,挤出空房间,增加“1平方米浴室”;例如,通过增加挂柜和折叠桌,可以提高空房间的利用率;另一个例子是,通过直接走出家门,从外墙上接水管,减少楼上住户冲厕所的声音对楼下的影响。
同时,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居民的合理需求。例如,我们将把诸如门窗损坏、地板开裂和墙壁脱落等困扰居民的小修纳入改造项目;对于有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我们在厕所旁边加了扶手,方便他们在厕所里起床;对于一些居民提出的“淋浴”要求,我们将与房管局和房地产集团进行实地核查,并根据空房间合理安排浴室设施,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热门项目背后的人文关怀。
“要解决问题,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坚持标本兼治。”
在走访和调查武定路537弄时,20多名居民围住了我,坚决反对安装厕所。“1平方米厕所”改造工程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一件既实用又好的事情,但为什么这里的居民不愿意改造?带着疑惑和不解,我和工作组走进小巷,走进居民家中,倾听他们对“零距离”的担忧:有些居民因为年纪大了,怕麻烦,不愿再折腾;有些家庭有矛盾,邻居有纠纷;人们也非常愿意搬迁,担心翻新厕所会失去征用的机会...我认为要推进“1平方米厕所”改造工程,必须想办法逐一解决居民心中的症结。为此,街道一方面率先举办了由区房管局和房地产集团共同参加的居民联谊酒会,让居民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政策和改造计划,帮助部分居民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街道邀请NPC区代表实地考察后,梁光弼、朱玉祥提交了《关于武定路537弄改造工程未能全面推进居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感觉NPC代表在为他们说话。
描述:沈红拜访居民
对于有邻里矛盾的居民,居民区的党支部和居委会一起站出来当“老母亲”。“我们住在一个非常高密度的地方,有两个家庭已经因为公共场所的纠纷而卷入诉讼,并将很快举行庭审。在进行卫生间改造时,我们多次到家里做两户人家的思想工作,在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我们重新平衡了公共区域的厨卫设施改造计划,这样两户人家都不会吃亏。现在他们不仅撤回了诉讼,还一起安装了厕所,邻里多年的矛盾也得到解决。”一个住宅秘书高兴地说。通过深入调查和走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使“1平方米厕所”改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居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拆迁请愿趋于温和理性。
“群众工作不仅要深入居民家庭,还要深入居民心中。”
街道上有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威望高的退休老书记。它们是我们工作的宝贵财富。退休后,街道十分重视他们的传承和助人作用,支持他们创办“老书记工作室”。这一次,当“1平方米厕所”改造项目的推广受阻时,我找到了他们,老书记们一如既往地毫无怨言地接手了工作。陆的秘书住在松江,每天不停地来回奔波,坐在现场,风雨无阻,只是要求卫生间要适合每家每户。徐杰,一位退休的老书记,在三乐里小区当了10年的党支部书记,居民们对此比较熟悉。当他们遇到一些居民,他们交谈了几句,居民亲切地说:“许姬叔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厕所'秘书。”许对始终保持微笑,“如果居民能理解并把实际工作做好,这个‘厕所’秘书就是‘厕所’秘书,而我是来让每家每户安装一个厕所的”。我问许姬叔他有什么好的工作方法。许姬叔笑着说:“有什么本事把做居民事务当成自己的事情。做群众工作,不仅要走进居民的家,还要走进居民的心。“在他们的传承和助人的影响下,居住区的年轻干部群体逐渐成长和成熟,开始了居住区的工作。
描述:老秘书的工作室召开了一次调解会议
目前,仍有156户家庭在街上携带厕所。要继续发挥群众工作的优势,零距离倾听民意,零距离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零距离造福民生,让更多的人早日拥抱“一平米的幸福”,共享“四美江宁”的成果。
(本文作者是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