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4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从1.0版到3.0版已经两年了,在21个领域的近100个场景中部署了近6000个传感元件。这种“社区大脑”结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验。
社区治理关系到居民最切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实上,许多社区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创新载体方式,利用有限的管理权力,实现城市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2017年,临汾路街道抓住静安区委区政府建设上海大数据推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试验区的机遇,率先在全区实施“社区脑”工程,重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智能化治理和精细化治理。
发现能力:6000个物联网传感设备,直接到达21个领域的神经末梢
井盖丢失、电梯运行异常、非机动车违章停放、独居老人痴呆或活动异常...居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几个街区外的社区管理者已经接到报告,轮流提醒居民,或者派专业人员检查情况,解决问题。
自2017年以来,这种在医学领域看似“治未病”的场景就一直出现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而支撑其运行的正是被称为“社区大脑”的综合管理平台。
2017年,街道抓住静安区被确定为“上海大数据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实验区”的机遇,与上海数据交换中心共同开发“社区大脑”一期平台。该平台在21个领域的近100个场景中部署了近6000个传感元件,如“社区消防泵水压传感、重点场所烟雾、消防通道地磁、电梯运行状态、电弧过载报警、独居老人居家护理”。这些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24小时。被监控对象一旦触发报警机制,就可以在管理平台上自动生成事件,并根据特定的事件路由规则将事件包含在平台调度系统中,从而实现以技术监控代替人员管理,节省时间和人员成本,使社区管理更快、更准确、更细致。
此前,临汾路兴城花园小区业主经常随意将车辆停放在消防通道上,成为小区的一大安全隐患。在“社区大脑”的支持下,居民委员会在消防出口安装了“地磁”。地磁埋在地下,不影响行人的行走和车辆的正常行驶,每6秒钟向基站发回一次信号。一旦机动车停止,信号传输将被阻断,站台将立即向最近的社区保安发送账单。通常,在司机走远之前,到达的保安要求把车开走。
另一个例子是,在管理跨门操作时,电子围栏和红外探测器安装在街道上进行监测。一旦货物放置在警戒线之外,后台将报警,并向处置人员发出命令,要求其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几经周折,跨门经营现象基本消除,形成了正常有序运行的长效机制。
可支配权力:街道团队建设中的“管理改革”,提高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智能化的传感提示在发现过程中“为他人做”,原本需要人参与,所以临汾路街道将其管理工作集中在处置领域。
"当人们坐在一起时,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移动."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临汾路街道将“社区脑”与街道人员管理相结合,将公安、城管、房管、市容等执法力量整合为“社区脑”联合指挥中心,使“社区脑”管理平台成为快速反应、联合物流的指挥中心,提高基层管理质量和效率。
如今,社区大脑再次升级,在平台屏幕中间增加了一张三维地图和一张街道的二维平面图。今天活动的具体位置标记在三维地图上,而当前街道和社区管理者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动态地显示在二维地图上。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平台不仅可以自动定位事件并搜索最近的人员,还可以自动对接周围的探头,显示周围的路况和当前情况。指挥员通过连接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指挥现场人员实时处理事件,从而实现应急管理平台的实时指挥功能。
预判断:大量的数据被积累起来进行趋势判断,最终目标是居民拥有幸福
从2017年至今,社区脑的建设已经从1.0版走向3.0版,从解决社区管理中“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不能及”的实际问题,提升到“一屏看世界,一网治市”的最终目标。
该平台依靠海量数据收集和准确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增强了预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萌芽阶段解决问题,实现了问题发现、问题处置、团队联动和居民满意度四个基层层面。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条街上有1500多栋楼没有电梯,有12000多名60岁的老人住在三楼以上。因此,街上预测“下楼难”将是近年来的一个严重问题。自2019年上半年起,电梯安装被列为临汾路街第一民生工程。目前,社区内有26台电梯正在审批安装过程中,电梯安装进度处于上海前列。
街道负责人表示:“新的智能化手段和快速的网络通讯条件将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及时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