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12月18日清晨,住在汇文路302弄的舒金莲早早起床,挨家挨户地送丁盛蛋糕。那天,她和她的邻居将告别蜗居。上午8: 00,在静安区宝山路街257号和258号旧收集基地举行了基地生效和居民集体搬迁仪式。2200多名居民将告别这个古老的村庄,许多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后自发来到基地,共同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区领导、、顾、丁宝鼎、李震冒着细雨来到征集基地,祝贺保山路257、258街坊实现了“老高比”,并向首批搬迁居民送去了鲜花和祝福。
啃旧地块的硬骨头
在推进旧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土地类型,这就是毛镝出让土地。这就是宝山路街257号和258号地块的性质。宝山路街257号小区的搬迁只是旧改革中的一个硬骨头——毛镝的转移问题。据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宝山路街257号小区于2003年被一家外资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土地使用权。在征用过程中,企业进行了重组和合并,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随后,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协商,在区委和区政府的牵线下,该地区的国有企业联手进行征收和开发,从而减轻了原开发商的集资压力,激活了这片“不毛之地”。
宝山路街257、258号为二级以下老街,东至致远路,南至中华新路,西至西藏北路,北至枝江中路。总建筑面积约为69,596.14平方米,涉及2,200多户人家,持有证书1,840份。今年,257和258个社区通过了一轮意愿咨询,比例高达99.57%,居民对旧房改造的渴望非常迫切。12月10日,“第二次咨询”正式签约的第一天,共有1826名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9.24%,远远超过了90%的有效率。257、258街坊征地基地“第二次协商”的成功,标志着静安区最后一个“毛镝”,也是全区剩余旧土地中最大、最复杂、最困难的街区——257街坊也成为历史。
一个三口之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盼望着有一个新家
舒金莲,住在汇文路302弄,23岁结婚后一直住在这里。女儿出生后,一个三口之家住在9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家人在空的一个小房间里住了十多年。半夜睡觉甚至翻个身都会把女儿吵醒。最让舒阿姨担心的是,她的女儿没有自己独立的书房/“当我得知旧制开始实施的好消息时,舒金莲喜极而泣,和邻居们一起痛哭,他们都盼望着旧制的实施。
搬迁前一天晚上,舒金莲告诉记者,她一直在等待这一刻,没有睡觉。当她收到静安区委书记的鲜花和祝福时,她紧紧地握着区委书记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期待着每年都能收到它,今年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感谢党和政府。”
90岁的杨已经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她的家人已经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四代,她被挤在一个20平米的房子里。老人说,她以前不敢想马上搬进新房子。居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谈论他们以前的生活:“没有独立的浴室,下雨时会漏水。每个人都想早点离开。”在他们看来,旧的征用对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看得见的。
街道征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该基地规模大,住房类型复杂。保山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导向,强化职责,创新“3+3”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为老居民服务。也就是说,要做到“三进”和“三条战线”:提前配备人员,提前宣传,提前安排问题;在第一线建立了老干部服务站,在第一线派驻了各级干部,在第一线锻炼了老干部突击队,使基层群众头脑清楚、头脑准确,共同做好了群众思想工作,为实现高老干部比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宣传工作做得很好,“宝山路老街改造”微信公众账号已经开通。党员和志愿者发布了旧的改革方案,并通过广播、横幅、板报和户外大型显示屏及时推送信息,以确保收集工作公平透明,赢得人民的信任。为老改革基地和居住区的居民定制了一面温馨的图片墙,让居民留下一种邻里的感觉,期待新的生活。它受到了每个人的广泛欢迎,前来拍照的居民络绎不绝,这成了老改革基地的红色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