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9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学生就近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社区激发新的活动,形成双向促进。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青年报》消息:“进入地铁站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如果你还没有喝完泡泡茶,你应该一步一步地把垃圾分类!""这只熊猫被称为‘金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最近,2019年,枝江西路街道学生志愿服务表彰大会召开。现场,上海大学市北附中的学生带来了原版教材戏剧《文明走进博、和平、静安》。剧中,一个“上海小子”带着“外国朋友”在上海吃饭,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从青少年的角度展示了他对传播精神文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
志愿服务与青年一起成长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年轻人学会强化他们最初的意图,自愿完成他们的使命”。以“青春”为名,主人公自然是一代又一代精力充沛的学生。除相关领导、街道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合作学校辅导员外,近50名中小学生应邀到场。2018-2019年,在静安区枝江西路街道回顾学生社区实践整体情况的视频回放中,我看到学生们盯着屏幕,津津有味地看着。当他们发现自己和同学出现在照片上时,他们兴奋地告诉他们的伙伴再次分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快乐。
在颁奖仪式上,优秀的志愿者代表在合作伙伴的掌声中上台领奖。市北职业高中杰出的志愿者代表金翠萍也分享了他对志愿服务的思考。“走出校园来到社区是一种志愿服务,是奉献精神的传递。”金通过回顾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说明了自己志愿服务的初衷和成长收获,并表示将继续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
王静,上海彭浦中学轻舞飞行协会会员,曾在舞台上表演过,也是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当学校第一次招募志愿者时,她积极报名参加。从那以后,周末的图书馆志愿者、暑假的爱心暑期志愿者和寒假的居委会志愿者成了她的“常规节目”,她甚至还专门为社区志愿者工作预留了时间。当她忙的时候,她感到有趣和温暖。“通过亲身体验,我体会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看到了课本之外的风景和知识。”
校内校外教育的优势是互补的
作为合作学校,育英堂路小学校长叶燕和田家炳中学德育副主任、团委书记丁玉婷对社区提供的实践平台和成长机会表示感谢。丁玉婷告诉记者,社区提供的基于项目的实践内容学习是对学校志愿服务的补充。以最近的pbl课程为例,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志愿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轻松参与街头活动,感受义工服务的角色,激发社区的新活力。这是一种双向推广。”
枝江西路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站长周颖也在这条路上。“年轻的志愿者带来了充沛的活力和欢乐,他们认真负责,坚守岗位。老人非常高兴。”她表示,中心非常支持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愿意配合各种安排,加强沟通,为学生创造第二课堂,同时增强基地活力。
綦江西路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负责人赵宇阳表示,该站成立以来,街道相关部门对辖区内资源进行了协调,依托上海静安宇晟创业青年发展中心对该站的日常运行进行指导,通过协调整合、资源优化、品牌创新、课程整合和社会宣传推广,积极发挥平台功能。 为大多数初中生提供完善的岗前培训和后勤支持,并在未来继续为更多低龄学生探索课外实践
当学校与社区相遇时,“学校与校外教育功能互补”的火花就此迸发。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社区,服务社会,青年人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志愿和奉献精神,帮助建立一个“家、校、师、生、社区+x”的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