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4字,读完约3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台风天,上海下着倾盆大雨,10岁以上的徐阿坡接到静安区枝江西路街道的吊唁电话时,情绪十分激动。这位老人大半辈子都住在中华新路459弄。这是建于1964年的红南山大厦的二等旧楼。老房子又黑又潮湿,下雨的时候很难受。外面下着大雨,毛毛在里面下雨。

号称沪上“第一难” 静安这个旧改工程12小时签约

此外,240个家庭共用一个厕所,多年来,他们通过手动携带厕所解决了厕所问题。直到去年,当旧装修工程在这里开始时,徐阿坡和他的家人拿着搬迁费,凑钱在枝江西路街的现代公寓里买了一套新房子。他们今年6月才搬进来,这家人终于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里有了一个生活环境。

号称沪上“第一难” 静安这个旧改工程12小时签约

旧区改造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大问题,而红南山旧区改造是上海的“第一难点”:居民人数多,利益结构复杂,内外矛盾纠纷交织...然而,这个艰难的旧房改造项目,并没有让社会提前看好,在整个征集和签约过程中只花了12个小时,创下了上海大规模旧房改造地块征集和签约速度的新纪录。那么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

号称沪上“第一难” 静安这个旧改工程12小时签约

枝江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柯琪详细介绍了四条经验。

第一,委员会建立在基础之上,力求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据了解,2019年,该街有3个旧城改造项目,涉及1996份房屋产权证。在征收之初,街道在基层成立了一个调节委员会,可以解决老式征收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纠纷,从而形成一个矛盾预防和解决机制。

号称沪上“第一难” 静安这个旧改工程12小时签约

“改变旧的很难,但分配家庭利益却很难。通过初步调查,我们找到了关系复杂的家庭,组织了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和收款处工作人员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从源头上防止了冲突的发生。”柯琪说。

第二,律师为旧的改革保驾护航,随时随地提供法律服务。据报道,律师的参与不仅可以暂时挽救紧急情况,还可以防患于未然。如旧改革文件的合规性审查、委托过程的见证、共有产权的缺失与填补、疑难杂症的法律等...

年轻的律师王和她的律师团队始终守护着旧日改革的第一线。他们走进小巷和走廊,在人民的门前宣讲政策和回答问题,使依法征用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宣传的主要阵地。

第三,居委会干部应该好好利用它,让旧的改革政策进入头脑。居民委员会的干部最关心人民,赢得人民的信任。一旦业主的七婶和八婶吵架,他们可以翻天顶,但只要居委会干部一到,复杂的关系就可以一一理顺。

第四,“一门四站”是一站式解决方案。记者在红南山区旧改革指挥部看到,这里专门设立了一个“一门四站”工作室,群众只需走进一扇门,信访接待、书记答疑、人民调解、法律政策咨询就一步到位。

“在推进旧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整合现有的法治资源,实现依法征收,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旧制。”柯奇说。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号称沪上“第一难” 静安这个旧改工程12小时签约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