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3字,读完约3分钟
“那太好了!我们这些不方便出行的人,不用离开村子就可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还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来回车程。”日前,书院镇村的蔡阿姨来到村里“家门口”的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两个小屏幕成功地完成了病案簿的更换。
申请新型社会保障卡、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申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处理的212件物品可以在“家门口”处理,而不需要去社区事务中心。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31日,浦东新区36个街道和城镇的居住村“门前”的服务中心(站)已能处理全部212个项目,真正意识到人们不能在居住村外做事。
当蔡阿姨更换病历本时,村“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核实了她的身份信息,打开“远程视频助理”系统,并将其连接到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前后只需10分钟,业务就能顺利处理。蔡阿姨看到这样的便利和效率,大加赞赏。
这是由于书院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了一项业务,即“远程视频助理”,通过远程连接处理业务,完善“最后一英里”服务,实现了普通人不能在村外做事。
就在最近,大川镇的远程视频助理服务已经全面启动。经过前期硬件设置、人员培训和问题整改,全镇所有村共可办理政府服务项目212项,其中自助服务项目41项,远程服务项目107项,人员下沉服务项目5项,代办服务项目59项。
今年年初,为了让社区居民享受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的目标,浦东新区提出了政府服务远程协助机制。各居住小区“前门”服务中心(站)配备“五件套”智能设备——高空摄像头、读卡器、扫描枪、打印机和摄像头,为居民提供代理服务。
有了这种远程视频协助服务,原本需要居民将材料带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事宜,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在最近的“家门前”服务中心(站)办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连接将信息发送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进行远程处理。
“上门”政府服务的延伸实现了政府服务模式的转变。接待中心从被动等待发展到主动下沉,服务窗口从接待大厅延伸到住宅小区的门口。从过去的简单咨询到全面验收,凡是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助理”软件连接验收中心办理,通过“一网办公”平台运行的,都可以直接在住宅小区的前门接受,真正做到了人少路少,进的门少,找到的人少。
据了解,在沉船事件中,"申请和更换病历"是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最高年度受理量,而"长期保险申请"的申请人大多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可直接在居住地村门口办理,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