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临港卫星开发基地北区。陈浩社
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临港卫星开发基地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临港新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专职副主任陈杰表示,北部新区建设的完成,对于促进空航空航天的发展,改善新区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整体发展的能源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管委会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加强人才和资金支持,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的产业生态,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经营环境。
临港卫星开发基地总体规划占地240亩,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分四个阶段建设。
作为项目一期工程,临港卫星开发基地北区总投资9.9亿元,占地113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其中,卫星组装厂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拥有7个卫星组装大厅和完善的力、热、噪声、微波暗室等环境测试条件。它能同时承担30至50吨卫星的研发,并有能力同时承担100多颗微纳卫星的研发。临港卫星研究基地北区将主要承担通信、导航、遥感等国家装备型卫星的批量生产制造。
二期工程中,临港卫星开发基地南区总投资3.4亿元,占地37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9月底开工,计划2021年底竣工投产。南区项目计划建设一个卫星创新工厂,建设一个卫星全过程规划管理和云数据支持平台,并建设五个卫星开发专用共享平台,如一个精益和智能卫星ait平台,以支持未来十年内600多颗商用微纳卫星的大规模生产。
项目三期拟命名为临港卫星开发基地东区,占地30亩,总投资约3亿元,主要建设航天产业孵化器and/きだよ 0学术交流中心等。依托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和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的技术力量,东区项目将以航天产业孵化为重点,以遥感数据开发应用、卫星通信应用、导航定位应用和航天创意产业发展为目标。
第四期工程为未来扩建区,占地60亩,总投资约6亿元。重点发展卫星制造和应用产业,发展芯片开发和制造,开发卫星高性能组件和单机,批量开发低成本地面应用设备。
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所长龚建村表示,从规划建设开始,基地就感受到了金牌“掌柜”的优质服务,在建设审批方面得到了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一系列相关生活设施正在完善,这将对企业未来留住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续第三版)(续第一版)
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于2003年联合成立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微卫星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验应用。截至2019年9月,工程中心已成功发射了47颗卫星,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颗暗物质探测卫星(Wu 空)、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Mozi)和新型北斗导航卫星,这些卫星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合作的成功范例。
2014年10月,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2017年,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正式批准成立。
中国科学院微卫星项目是金桥集团临港综合区的重点投资项目,也是上海临港航天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龙头项目。
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芳艳表示:“金桥集团作为临港新区的开发主体之一,将继续为项目的全过程提供配套服务。目前,金桥集团工业综合体一期工程已完成道路分隔土地上的钢结构封顶,将于明年年中竣工投入使用。我们将为微卫星项目的员工提供人才公寓、美味多样的公共餐厅、便捷的班车、作息结合的健身娱乐中心等。同时,金桥集团计划建设航天装备工业园,为航天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充足的发展空空间和完善的配套服务。预计明年将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