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上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大卫·阿乔利纳(David Acholena)来到临港新区考察这座现代化新城的教育现状,并多次称赞临港“儿童大学”的典范经验。“儿童大学”建立了一个大的教育系统,突破了学校部门的壁垒,也是第一个大家都知道并在港口探索的虚拟大学。
你不知道的是,另一所虚拟大学将很快在这片开放的热土上“崛起”。记者从12月12日召开的临港新区产、学、城一体化新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临港新区工业大学”正在筹建中。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区已建成近四个月,人力资源是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协同的重要基础。在论坛上,当“临港新区工业大学”的提议一提出,出席论坛的嘉宾们都很灿烂。
在规划中,该虚拟大学将与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等职业教育平台紧密衔接,共享学校和临港集团拥有的培训设备和教学条件。采取订单式培训、企业新学徒制试点、工学交替等方式。,配合临港新区行业所需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临港新区工业大学”采用独立运营模式,结合新区重点行业和人才需求,建设核心专业,从青年人的职业经历、一线工人技能提升、工程师职称培训、高端人才继续教育等方面建立新的职业培训体系,为新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刚表示,鉴于人才需求巨大,工业大学为大学生和工业员工提供培训,培养具有学术和专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利用临港新区众多企业的优势,整合资源,促进临港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学生在临港新区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增加了,企业选择人才的机会也增加了。工业大学可以将企业引向学校,为学生提供培训,并为学生节省经济和时间成本。”上海电机大学校长胡胜说。
有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就业
在论坛上,“临港区域大学联盟”正式更名为“临港新区大学联盟”,上海海事大学当选为联盟新的轮值单位。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该联盟协调所有成员大学加强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受益、教师受益、社区受益、企业受益、港口地区产学城市融合发展”的良性趋势逐渐显现。
又是一个招聘季节。今年临港高校就业呈现出什么样的新气象?上海海洋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严平告诉记者,由于香港附近新区的建设需要大量优秀毕业生的注入,引导毕业生到新区工作正成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重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校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愿意留在临港地区,40%以上的毕业生更加关注临港新区的人才引进工作,30%的毕业生更加关注新区的产业发展前景。”为此,学校将在招聘会上设立政策咨询窗口,为毕业生提供翻译服务。
“2019年,上海电机大学港区滞留人数达到157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在临港新区学习技能,发展学习服务临港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胡主席说。
今年,共有103名上海海事大学毕业生在临港就业。其中,大学生主要选择交通、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企业;研究生主要流向交通和教育领域。学校与临港管理委员会和临港就业促进中心合作,引进临港用人单位进行招聘。在今年的“双选”中,港口有67个雇主。“近年来,我们每年的职业规划月都会邀请临港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作为嘉宾或评委,不仅给学生上课,还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