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乡愁记忆博物馆不仅讲述了村庄的历史,还展示了从村民那里收集的“旧物”。顾东耀
最近,书院镇外灶村的乡愁记忆博物馆开张了,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参观。煤油灯、旧的木制首饰盒、照相机、食品券、炉灶...这些承载着古老乡村记忆的古老物品现在可以在家里看到。
通过美丽的庭院建设,外灶村的环境焕然一新,最近被授予2019年上海美丽乡村示范村。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下,如何增加内涵,提高质量,激活农村的独特魅力?这是村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调查和公众咨询,建立乡愁纪念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挖掘历史和文化
走进记忆大厅,蓝色砖瓦屋檐下的小景瞬间让人置身于过去的生活环境中。整个展厅共有六个展区,分别是历史沿革、红色记忆、学术传承、人才辈出、拥军优属。通过发黄的老照片和旧物品,展现了农民过去的生活场景,也展示了外灶村的历史变迁。
外灶曾经是一个靠海的村庄,这里盛产盐,这里的日常生活场景是造灶和煮盐,所以在这里被称为"外三灶"和"内三灶",后来形成了一个小镇。在记忆博物馆的历史演变部分,村名的起源通过文字和照片来解释。
外灶村曾有一所小学,原名宜兴小学,位于外三灶镇,后更名为外灶小学。虽然地理位置还不确定,但在修建纪念馆的工程中,该校当年的老照片已经被挖掘出来。“虽然我们住在年轻一代的村子里,但我们对村子的历史并不清楚。记忆堂的建立让我对这个村庄有了更深的了解。”年轻的党员小李说。
独特系列的折射
在展厅里,有一个非常珍贵的展品,那就是当时的军委主席邓小平颁发的授予少将·苏云军衔的命令。虽然外灶是一个小村庄,但出来了两个将军,即唐寅初将军和苏云将军。为此,村里专门修建了一个有两位将军的亭子。外灶作为书院地区最早的地下党支部,涌现了许多革命烈士,参加了许多重大战斗。他们的名字在展厅里一一列出。
外藻村除了拥有强大的红色基因外,还拥有大量的人才。在展厅里,有一张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伯德通过大洋彼岸寄来的。据介绍,文凭的主人可能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村民。希望这里的展览能激励更多的年轻学生。「除了保留乡愁外,我们亦希望透过建立一个回忆堂,唤起村民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外枣村党委书记王敏说。
村民自愿提供“古董”
一些旧物品在记忆博物馆的橱窗里陈列得最多。“这些旧古董是村民提供的。它们是见证那个时代的最好标志。它们可以唤醒人们童年的记忆,开阔人们的眼界,激励年轻一代。”外灶村工作人员介绍。
外部厨房记忆大厅项目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除了硬件设施,物理显示尤其重要。于是,外灶村从村民那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旧物品,包括照片和旧材料。征集令一发出,就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一些村民立即在家里收集,并把家里不用的旧东西整理好送出去。
博物馆里有两个罐子,是许国敏的私人“收藏品”,他是外灶村的一个18人小组的成员。据说它们已经存放了70多年了。小瓶子被称为黄瓶子,用来制造油、酒、酒和酱油。大的那个叫“老母鸡锅”,农民们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茶壶。徐老伯说:“这两件旧东西已经被灰尘覆盖了,因为它们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这次我听说旧东西是在村子里收集的,我把它们翻了出来。现在看着这两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拿着一个罐子来帮助我的家人买盐。”据报道,收藏中已收藏了50多件物品,而且还在增加。
此外,记忆博物馆还以图文展示了外枣村的村庄概况和面貌,并围绕“党建带路”、“快乐乐园”、“绿色花园”和“活力外枣”几个板块描绘了外枣村美丽的乡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