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0字,读完约2分钟
围绕财政、城建等方面,许多市人大代表和CPPCC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2019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正式成立,新企业4025家,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2020年,上海将加快建设新的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导作用。
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魏延建议,新港区应采用内外部分离、适度渗透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建立离岸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和离岸证券交易中心,实行基于国际收支申报的简单外汇管理,并采用更加宽松便捷的离岸税收制度。
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原行长刘信义就上海建设金融技术中心提出了五点建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特别是临港新区的制度优势,探索金融技术的“沙箱监管”,研究明确合格主体、实施流程、消费者保护、监管合作等关键内容。,并鼓励创新产品在空安全室进行测试。
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区总裁赵百吉认为,临港新区应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探索应先行尝试的金融市场开放措施,并尽快出台相应配套实施细则。他建议在新的地区开展一个试点项目,探索在国内股票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融资。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许多项目合作,许多外国企业有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或发行“熊猫债券”等形式的债权,相对单一且有限。临港新区可以探索在该地区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一带一路”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并考虑适时启动外资企业在华股权融资试点项目,让更多外资企业参与国内金融市场。
“临港新区应成为中国的‘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的典范’,我们应在大力建设‘经济特区’和‘世界级新城’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未来城市。”CPPCC常委、中国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陈永亮在两会会场说。他建议,按照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国际高端人才在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环境、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合理规划中心商务区、大型居住社区(国际社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生产城市深度融合、多元文化共生、职业与居住高度平衡的现代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