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4字,读完约2分钟
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被用来标记房屋的性质和占用情况。自抗击疫情以来,这种“房间图”已成为新区大多数居民区“前门”服务站的标准。社会工作者的电脑和手册中的数据在“可视化”后一目了然。“这种作战地图不仅可以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还可以应用到流动人口管理和垃圾分类工作中,便于建立规范化的碎片化机制。”杨静街上海丽景小区党支部书记周一婷说。
疫情期间的各种动态变化要求基层组织和干部自觉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行为”,从而形成新的社会治理机制和新的社会治理实践。
例如,在周家渡街,“人工智能出站机器人”取代了人工呼叫。过去,很多社会工作者花了半天时间通过电话通知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在南码头路的街道上,防疫指挥部各岗位都有“ab角落”,保证24小时指挥畅通;潍坊市新村街道启动了“应急心理调适与关怀机制”,社区组织和居委会共同努力缓解居民情绪。
一种新的机制和新的做法在疫情检查中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有望成为未来社会治理的“良方”。事实上,浦东的发展和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带头进入正常运作。过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许多任务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在疫情动态科学防控中,“房间状态图”也得到了完善。周家渡街道利用以往智能社区建设的成果,成功实现了“房间地图”的数字化。当社会工作者在走廊中访问时,他们可以随时阅读和修改“房间地图”,还可以添加联系信息、往返日期、隔离状态等。备注数据。在“首页”服务站,您可以通过电脑屏幕或投影仪直接在3d“房间状态图”上工作,实现一键式计算和数据汇总功能,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也有很大保证。
疫情的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战斗中出现的新事物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应该成为疫情发生后社会治理的“良方”,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