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养老金、儿童保育、卡处理等...自“家庭之门”服务站建设全面推进以来,一些原本要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业务已经下沉到居民区,各种“家庭之门”服务站也因地制宜推出个性化服务。现在,在塘桥街,一些社区已经设立了第一个“家庭门”服务点,这又延伸和吸收了一些便利服务,使“家庭门”服务更加精确和精致。
在社区门口有一个扩展服务点
上午10点,兰东小区的社工李迅在小区门口值班。Ehai社区的居民徐奶奶急匆匆地赶来,让他照顾她4岁的孙子。原来孩子的父母已经回来工作了,奶奶正在照看孩子。今天,老人要去医院看医生,这让事情变得很困难。了解情况后,李迅立即停靠在徐奶奶住的大楼前帮忙。说话间,住院医生张大哥走过来,不好意思地对李逊说:“我今天出去的时候忘记带口罩了。”我话音刚落,李逊就从方便盒里拿出一个面具递给了他...这种温暖人心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社区上演。
原来,塘桥街在鄂海社区的“50米视野”中设立了第一个“家门口”服务点,将居民每天出入的必经之地“社区门”变成了便利服务的集中场所,各种信息的聚集场所,展示文明的主阵地。
在这里,方便的工具,如气泵和老虎钳,原本是放在“前门”服务站的居民借用的需要,也“向前移动”到服务点的居民借用。除了提供各种咨询、宣传和预约服务外,服务点还配备了电子屏幕、服务台、阳伞、便利服务箱等设施。
「开始时,我们担心人手不足,但现在有五支队伍参与扩展服务点的服务,分别是社工队、义工队、物业保安队、行业委员会队及大厦领袖。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只是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兰东小区党委书记孙红玲说。
“家园之门”服务站的建设,使服务的根系与居民的大门紧紧相连,这一延伸服务点的推广,是根系吸收基层养分后的又一次成长,延伸出更快、更方便、更贴近人民的服务。离居民更近。”塘桥街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塘桥街正在结合新区文明城市建设梳理服务清单。计划首先在10个居民区的12个点开展试点项目。预计下半年将全面提升条件,覆盖23个住宅区的70个住宅区。
“50米地平线”改善生活环境
事实上,该服务点是唐桥街正在建设的“50米愿景”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计划在社区入口50米范围内建设2个“口”和1个“点”,即“文明示范之窗”、“安全卫士之门”和首个“家门口”服务点。
汤桥街有很多老社区,占40%以上。这些社区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高。今年以来,街道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门前责任管理、绿化维护、安全保障、公共设施、文明行为等9个方面,梳理出36个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以此为切入点,街道制定了《浦东新区唐桥街道创建第六文明城市规划》,创建了“50米地平线”,不断将文明实践延伸到基层。
“50米地平线”吸取了防疫期间“看门、管人、尽责”的经验,时刻关注着社区大门,这是居民每天进出的唯一场所。进入社区后,将精心建造一个深度为50米、水平尺寸为100米的丁字区域。
在功能设置方面,将在“50米地平线”范围内的街道统一设置“五个一”,即一个小景观、一个接待台、一个电子屏幕、一个宣传栏和一个引导标志,以解决社区内宣传阵地少而乱的问题,实现宣传告示有阵地,让志愿服务等活动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通过设立政策宣传和咨询日,我们将接受预订服务登记等便捷服务。每个居委会还将结合自己社区的实际工作,创造独特的服务项目。
在安全方面,在继续做好防疫和控制的“看门”工作的同时,塘桥将依靠建筑集团承包的工作机制,将社区的出入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位居民。通过智能社区和门卫的智能建筑,未来的“社区大门”将成为“保安的大门”。
“通过‘50米视野’的建设,所有街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将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汤桥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各职能部门也将深入“50米地平线”,定期散步、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定期“摆摊”,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