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今天(1月31日)举行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今年,上海将增加7000个公共老年人床位,80个新的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000个精神残疾者护理床位和40个农村地区的弱势老年人机构。与此同时,50个新社区将被纳入旧的服务中心,250个新的标准化老年人活动室将得到翻新,1000个低生活津贴家庭和其他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将有适合老年人的房间。
在养老服务方面,上海今年也将提高服务保障。年内,“上海老人综合服务平台”二期工程将竣工,15分钟的社区老人服务圈将加快建设。推广非正规社区护理服务,启动"老我老计划"试点,探索家庭护理人员新的培训模式;推进“养老服务包”制度;探索社区服务的“顾问制”;完善与长期保险制度挂钩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实施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推进社会力量委托运营和管理的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努力建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工作机制;研究发布社区养老服务税费优惠、基本床位等候制度、老年护理家庭规则制定、弱智老年人护理制度、医疗护理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此外,上海还将推进郊区薄弱养老机构的转型,启动“农村养老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城镇“医院”、“电影中的场所”和农村群体“点”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养老一体化发展。
此外,上海将继续完善其救助政策。抓紧完成《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地方立法,推进本市社会救助法制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各项制度措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救助梯度,包括:科学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同步调整分类救助、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贫困救助和低收入专项救助标准。应对因病支出的贫困家庭采取综合措施,并进一步加强援助工作。调整和完善城市保险、门诊和急诊医疗救助补贴,将非上海居民低收入家庭纳入低收入救助。
在儿童福利方面,成年孤儿的社会安置将于今年全部完成。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困难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儿童临时照料设施建设,建立基层困难儿童保护工作小组。
今年,上海还将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质量年”专项活动,内容包括:继续推进贫困人口备案卡机制,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社会救助数据实时交换;完善救助申请审核机制,出台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批管理办法。完善救助资金管理和分配机制,优化分配流程;继续推进粮油补贴电子结算试点项目;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研究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为社会救助生力军的作用;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促进救助系统升级改造;加强居民经济状况检查机制;优化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流程。推广“应急”系统。
会议明确提出,社区治理应着力完善以党组织为主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强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监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年内,上海将积极探索住宅区分类管理试点项目,准确挖掘和响应居民需求。继续在农村开展自治住宅建设;做好村委会选举工作。深化社区工作者小团队建设;推进“社区发展三年行动”,搭建全市街道和城镇沟通平台,加强经验交流,提升社区发展水平,提升全市整体水平;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全市建成110个示范村。社区大数据云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分类和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做好慈善组织登记注册、公益募捐资格认定和公益募捐项目备案工作。积极履行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等赋予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新职能;配合开展本市托幼机构的规范化登记管理;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机关脱钩。同时,继续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税务、金融、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资金监管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