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黄浦区的说法,莫言是在12月10日来到的,最终来到了由他亲自命名的“思南文学之家”。它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房子,是思南阅读俱乐部的房子,是读者和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房子,也是作家与读者互动以点燃他们心灵的房子。他回到家,很高兴收到剪纸大师李为他画的一幅特别的画像。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走进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的中国作家莫言,是进入“思南文学之家”的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使得思南阅读俱乐部大放异彩,给上海的阅读地标带来了巨大的轰动。

巧合的是,今年恰逢莫言获得“思南文学之家”称号四周年;巧合的是,2017年12月10日是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5周年纪念日;更凑巧的是,第216届思南读书俱乐部的主办方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市分行行长曹元勇,以及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思和五年前与莫言一同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今天他们在思南文学出版社会师。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12月10日,在“思南文学之家”门前排起了长队,这是文学风格的一瞥。当名人精彩交谈时,主会场和分会场(玻璃厅)都很拥挤;会后,为了给“说书人”莫言的画像盖章,出现了一长串买书的队伍,这太拥挤了。正如作家陈所说:“中国作家终于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行列。我想这不仅是莫言的光荣,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光荣,这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然而,“中国文学传统的当代传承与变革”这个话题更有影响力,因为它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那么,中国文学的传统是什么?莫言说,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学遗产,包括四史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印在纸上的书籍和刻在石碑上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它没有被印成书,但是它已经在人民中间代代相传。它是创作更多作品的资源,相对而言,它更丰富、更多样。中国的文学传统源于说书人的世代相传。莫言在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说书人》中说:“二百多年前,我的家乡有一位伟大的讲故事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很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后代。”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莫言的成功在于他扎根于文学传统之地,他的作品与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莫言说,民间文化故事层出不穷,素材无处不在,非常生动,可以转化为现代文学。民俗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上海的高层建筑也有民俗文化。每个了解生活圈并熟悉周围人和事的作家都必须有故事可讲。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说到“当代的传承与变革”,莫言植根于本土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土地,实现了文学从“中国的现代主义”到“中国的现代主义”的飞跃。时代在变,农民在变,农民不再愿意接受它。莫言将农民遭遇的诸多苦难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积极能量;传统的历史故事也可以重新编辑,以反思的精神追求人类的最高境界。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当“说书人”莫言的肖像印在莫言的小说上时,走出思南阅读世界的读者也将成为学会讲好中国故事的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做客黄浦区"思南文学之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