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黄浦区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31%的黄浦区位于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区,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的历史建筑。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记忆?
近年来,黄埔改变了保护和保护的观念,从“拆迁、改造和保留,以拆迁为主”转变为“保护和保护,以拆迁为主”,创新了工作方法,在推进旧区改造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力争成为全市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历史文脉的标杆。
“如今的黄浦区,拆迁——更加谨慎;多加注意。”区历史保护办公室主任、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李顺近日表示,由于黄浦区各类历史建筑数量庞大、类型复杂、产权多元化、社会关注度高,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一直被放在黄浦区的突出位置。早在2015年,全市第一个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成立,负责协调全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同年,在黄浦区历史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黄浦区的特点,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强黄浦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实施办法》,抓住了日常保护、执法管理、开发利用和保障等关键环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经验,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在地区一级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责任,完善了工作制度,各部门共同努力建设了历史建筑。
近年来,在历史风貌保护方面,黄埔区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案例,如思南大厦、上弦广场、外滩源等。,他们的一系列保护性改造的成功经验已成为全市历史风貌保护的典范。
一栋百年老宅,红色的瓦顶和鹅卵石墙壁,洋溢着上海风格的魅力。如今,思南大厦已成为上海市中心最具特色的景观,集人文、历史和时尚于一体。你知道,十多年前,思南大厦是上海典型的“72户”。1999年9月,上海市政府提出开展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与更新试点。思南路项目已被确定为全市四大试点项目之一,而在保护与改造试点中已经失却往日风采的思南大厦区也开启了改造之路。
旧木地板和扶手被拆除,运到工厂,重新组装后送回;在上海买不到的老式铸铜门把手和螺栓,可以在广东定制;受损的壁炉被修复了,绿色的小瓷砖照原样烧制,仍然有一些裂缝;五金件,天地锁,门上的装饰条,上面的石膏线,一切都是原创的。与注重外观保护的“新天地”剧烈转型模式不同,思南豪宅区精雕细琢,修旧如旧,使这座花园洋房“活”得淋漓尽致。
与花园洋房的保护不同,上弦广场的保护主要针对石库门巷民居。上弦广场作为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可以说是上海石库门巷的著名代表。建于1921年,它有一个拱廊和一个黑色的大门,里面有一个天井,内部建筑有两层楼高。它是典型的老式石库门,带有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和西方浮雕装饰。这条小巷里发生了许多故事。人们最想记住的是郁达夫曾经在这里遇到王映霞,上演了一场现代史上浪漫的爱情故事。
去年6月,上县广场征地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上弦广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立面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貌,希望能重塑其功能。开发建设酒店、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需要3-5年时间,以促进该地区建筑功能和质量的提升。
在外滩源头,有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的近代西方建筑在这一地区,它是外滩历史文化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世界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
2001年8月,黄浦区以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使命感和对上海城市文脉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开始调查该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并聘请相关专家主持项目概念设计;2002年6月,滩头项目正式启动。按照“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发展指导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开放性、公益性和开放性,充分挖掘历史建筑潜在的人文价值,恢复和保留街区的古典风格,通过功能重组和设施更新,将该地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