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0字,读完约5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本月初,黄浦区梅家街133号4个建于70年代初的废弃地下工程,经过一系列专业试验和方案制定,完成了混凝土浇筑。这些地下“隐形炸弹”严重超过了63 ppm的硫化氰标准,在居民的欢呼声中最终被彻底消除。
没有现成的施工标准,也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和施工管理程序。为了尽快消除居民周围的地下隐患,黄埔从去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尝试。通过寻求专业公司的设计论证和专家团队的咨询评估,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找到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地下加固改造工艺方法,为今后全区乃至全市管理地下隐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黄浦区老城厢指挥部的指导下,在街道的全力配合和协调下,截至4月中旬,市整治区的23个项目全部负责限期整治。除3个仍在协调的项目外,其余20个项目基本解决了建设和水电消耗问题,有效促进了地表地下工程的整治。近日,黄浦区民防办进一步调整力量,共同做好市整治区隐患项目的搬迁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市整治区的整治任务(学校除外)。
反复论证确定改造加固方案
大多数废弃和封闭的旧城区房屋民防工程建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被称为“国防空隧道”。由于施工标准和建筑质量较低,大部分为砖混结构,防护设施差,单体面积小,工程结构和防渗功能差,大部分长期浸泡,导致结构变形和风化。
此外,过去一些工程随意改变结构,破坏了原有的承重和平衡。例如,在新闸路131号一个废弃的地下工程上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很容易导致倒塌。然而,在梅家街一个废弃的地下工程中,居民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这是极其难以处理的。
“最难的不仅仅是这个。由于缺少档案,很难找到具体的地点和出入口,这就更令人焦虑了。”据区民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时间长,废弃的公共民防工程的上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难找到原设计出入口的准确位置。一些公共民防工程可以找到原来出入口的大致位置,但这些出入口已经被砖墙封闭或被铁门锁住。
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区民防办通过档案查询、专项走访、市民查询等多种渠道进行了统一安排。随后,在民防办相关研究机构的具体指导下,上海杰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废弃项目的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如原始文件不完整,实际位置和面积与图纸不一致,部分工程口被地面建筑物覆盖。我们坚持对每个项目的结构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然后量身定制每个项目的加固方案。同时,成立了由空地铁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住宅与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以及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顾问等高级人才组成的专家组,对改造方案进行评审,做到准确、细致、安全、可靠。
经过专业设计和专家评审,决定实施分类整治:对于结构风化、积水严重、无改造利用价值的项目,进行加固回填;对于结构和利用价值较好的项目,制定加固修复方案,通过改造提高使用质量。
首先尝试确定施工流程
“对于已经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地下建筑,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回填并恢复其原有的结构荷载指标,以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区民防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回填的方式有很多。黄埔老城应该用哪一个?
经专家反复论证,决定采用破孔水冲砂回填和现浇泡沫混凝土填充两种工艺方法。水洗砂回填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虽然现浇泡沫混凝土的造价稍高,但当出入口找不到或被地面建筑覆盖时,是最佳选择。由于施工场地局限于老城区房屋的老式内巷,且大部分工程入口较小或封闭,进出不便,目前老城区房屋内大部分工程采用现浇泡沫混凝土浇筑和密实回填的方法进行处理,老城区房屋内80%的工程采用该技术。
然而,以往隧道施工中主要采用灌注泡沫混凝土回填的方法,这也是第一次回填废弃的人防工程。各种材料的最佳配比是另一个难题。区民防办的工作人员和设计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左洁县24号工地,通过浇筑、试验和调整配方,取得了最佳的回填效果。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即每一个工程都必须经过许多环节,如检查与评价-加固与改造设计图纸审查-加固与改造施工(开口、泵送与清洗、封堵、结构加固、填充与封口)-工程质量验收等。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科学保护确保安全施工
由于废弃的地下工程常年关闭,地下潮湿积水,容易聚集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抽水和回填可能导致地面建筑物的应力不平衡。因此,施工前必须全面考虑,防止安全事故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废弃地下工程的加固改造中,黄浦派出了救灾应急救援工作站的专业力量,负责在施工初期进行打洞时监测工程内部和周围的瓦斯浓度。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允许施工人员戴防毒面具进入工程进行作业。
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沉降观测和分析。每个项目的回填施工涉及两个主要过程:泵送和加固回填,相应的基础有两个过程:卸载和加载。为了评估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我们重点关注周围地面建筑物的沉降监测。通过分布观察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在新闸路66弄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回填后,周边建筑物应连续监测半年以上,共监测10次,确保地面建筑物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