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7字,读完约5分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黄浦区召开。“黄埔有红色基因。要继承和发扬红色气质,把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对得起大门,走在前列。”参加重温誓言教育的黄埔党员干部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以“红色基因”为出发点,唤起党员干部的最初意图和使命,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党员干部千方百计了解群众的迫切问题,并把自己放在企业里考虑方便。围绕打造全球优秀城市核心区的目标,黄浦区委正在将这一学习和实践转化为求发展、抓改革、促创新的生动实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体现在行动和工作中。黄浦区委书记云云说:“我们一定要着力破解问题的瓶颈,真正促进黄浦的发展,改善黄浦人民的生活。”
用活的红色资源激发信仰的力量
石库门的灯光,新青年编辑部的火种,南京路的“五卅”记忆,红色情景诗剧《追寻》中的一幕幕场景,都让现场的党员干部兴奋不已。“剧中的‘红色遗物’已经从革命精神升华为鼓舞人心的象征,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中。”区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曹小敏说。
黄浦区委除了按照要求推动领导带头学教党课、对科级干部进行专项培训、普及党员学习外,还充分利用全区125个革命遗址和3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掘、保护和整合红色资源,开展各种专题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自己的初衷,自启蒙运动以来,不断净化自己的初衷,践行自己的初衷。
"精神内涵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和价值."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甘玲波说,红色资源与干部党性教育相结合,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和使命。街道把红色教科书改造成“乡土教科书”,在党的建设和当前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目标指导下,结合社区治理的实际,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区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社区管理的精细化不是最终的决定,只有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和需求,才能形成一个好的项目。”
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找出差距并突破瓶颈
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效果为导向。许多黄埔党员干部对此也有了新的认识。
围绕打造全球优秀城市核心区的目标,黄浦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黄埔区市场监督局的数百名干部深入一线,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市场监管部门和街道就如何更好地管理、更好地开放、更好地服务人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以发现差距、突破瓶颈、弥补不足。
"实际上,与市场需求相比,我们的管理服务仍然相对滞后."黄浦区市场监督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勤表示,过去市场监管重在“依法行政”,往往忽视“执法为民”。“阿葱油饼”和“花梦街馄饨”的加工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与基层执法人员和商人的沟通中,更明确的是,食品安全和企业需求应该一起考虑。
一项调查给张勤留下了深刻印象。企业注册制度改革后,她问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什么,年轻员工说,你能不见面就在网上获得所有信息吗?“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制度设计,但是企业想要的是非常实用的,也就是方便这个词。”张勤说,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在方便和探索全天候和全方位的企业接入服务。不久前,市工商局与黄浦区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以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激发市场参与者的活力。黄浦区将集中注册模式的探索拓展到律师事务所,并通过“中创空室”为企业提供注册便利,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自由贸易区与科技创新中心对接的两大战略也是黄浦区委调研的重要内容。黄埔区积极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同步推进和优先推广金融创新试点。区内39家金融机构已进入扩大自由贸易账户名单,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达、高端服务业密集的优势,积极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信贷、担保、知识产权、认证测试等方面的支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找到一种平衡,以满足更美好生活的需求
目前,淮海中路街道李喜成邻里中心推出了洗浴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生活条件较差的老年人。“过去,有些老人洗澡,年轻一代就要到浦东去。现在他们可以在家门口舒服地洗个澡了。”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丽红感叹道,虽然它位于市中心,在繁华的商业街后面,但许多居民仍住在二等旧楼里,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一些居民仍带着厕所。在党的建设的指导下,街道实行自治和共治。邻里中心通过对社区居民需求的调查,引进了洗浴、烘干等项目,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心中的实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淮海中路街道干部中心组密切关注中国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围绕党建服务品牌、cbd服务环境、景观区保护等七个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社区调查。“我们的主题旨在发现瓶颈,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陈丽红说。
“拆改”变成“留改”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磊表示,通过社区微更新,我们试图在保护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建筑、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以及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南东街、贵州西部居住区、爱民巷、天津路500号和呈祥里,正在探索不同路径的微更新项目。原通风不良的“闷罐楼”通过设计改造,大大提高了采光和通风效果。原来的小住宅区试图通过公共部分进行改造,在小巷入口处有一个公共客厅和一个公共自习室。社区居民之间的摩擦减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