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建德坊是位于黄浦区黄陂南路的一个高层社区,已建成近20年。生活垃圾分类始于2014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从上周开始,垃圾分类在这个社区的推广几乎一夜之间有了很大的改善,居民开始有意识地将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开,并定期排队进行分类和丢弃。是什么让这种变化突然发生?一切都从一个小芯片卡开始。
居民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
8月23日17时50分,建德坊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员严师傅将两个写有“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垃圾桶推到19号楼门口。刚过18: 00,居民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地方,有的拎着两个塑料袋,有的直接提着一个小水桶,扔果皮、蔬菜、剩菜等。扔进湿垃圾箱,然后把塑料袋和其他垃圾扔进干垃圾箱。完成后,他们拿出一个小芯片卡,而严大师拿出他的手机扫描芯片。十分钟之内,十多名居民前来丢弃分类垃圾。
居民们有意识地将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然后定期排队扔垃圾。这种场景在建德坊社区十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但这种变化是在一周前开始的。严师傅告诉记者,2014年,社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但没有要求居民自行分类,而是交给像他这样的垃圾分类员收集后统一处理。整个社区的生活垃圾量非常大,很难用几个分类器来分类。此外,当时的宣传力度较小,因此实施四年后产生了普遍效果。
日常使用的整体可更换物品
从上周开始,在淮海中路街道和区市容绿化局的指导下,建德坊所在的刘健居委会与政府购买的第三方企业合作开展“绿色账户”行动,并向居民发放芯片卡,鼓励他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完成后,社区将在固定时间存储垃圾,管理员将扫描并给完成分类的居民打分。居民可以在网站上用积分换肥皂、放大镜、棉签和其他日常用品。建德坊是第一批参与这一新举措的社区。
在物业的安排下,小区内设置了两个垃圾分类点,并有专人管理。每天上午8: 30至9: 30,下午6: 00至7: 00,定期接收居民丢弃的湿垃圾。目前,社区中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已经获得了“绿色账户”芯片卡。严经理告诉记者,考虑到十几年来居民扔垃圾的习惯难以改变,他们起初对试点项目并不乐观,但一周后的效果远远好于预期。每天都有近百名居民按要求完成分类,并准时来到分类点扔垃圾。
记者在分类站采访了几位居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老人。他们告诉记者,自己分拣垃圾并在固定的时间点投放垃圾很麻烦,但这是一件好事,所以可以克服。此外,按时扔垃圾可以结识很多平时很少见面的老朋友。每个人都有权利把扔垃圾作为每天见面和社交的机会。
将推广到其他社区
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他们早就想支持垃圾分类,但在早期,社区似乎与居民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推出任何支持措施,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大家遗忘了。“但这次不同。我能感觉到,我们从政府到物业都在认真做这件事,所以我们会全力配合。”
记者采访了淮海中路街道绿化和市容小组组长沈庆余。他说,用积分换取礼物来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是黄埔区最近的一项升级和优化措施。目前,淮海街道的31个社区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与建德坊的情况相似。“绿色账户”行动实施后,居民自主分类的比例有所提高,这一措施今后将推广到其他社区,特别是垃圾分类工作相对薄弱的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