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4字,读完约7分钟
黄浦区的“双重结构”十分明显,作为基本生活用房的老城区内,大量违章建筑不断增多,拆迁的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
根据《关于加强黄浦区精细化工城市管理的实施意见》及其三年行动计划,黄浦区适时提出在全区72条道路上率先实现“三三不四”标准(零摊、零路口、零堆、无裸露垃圾、无黑色广告、无睡觉乞讨、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标准化停车、户外广告、商店招牌标准化设置),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管理精细化带来的变化,并进行弥补
目前,在黄浦区的街道上,尤其是老城厢地区,这种效果已经悄然出现。
保护城市肌理,弥补民生不足
如今,走进文庙区的人们会发现,周围的房子都是新粉刷的,许多遮阳篷都是统一制作的。不经意的角落、老西门街的迷你消防站、老人休息场所、嵌有绿色植物的分类垃圾隔间以及居民的涂鸦创作,都会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
文庙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核心区域,是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遗迹,因其历史悠久的文庙而被上海人所熟知。然而,文庙的周围环境就像一个“城市中的村庄”——低矮破旧的老房子,狭窄的街道,头顶密布的蜘蛛网,还有一些隐藏的低端业态。今年以来,黄浦区基础最薄弱的文庙区提出要成为“无违示范区、居住区综合治理示范区、慢性病协同治疗示范区、老城区精细化管理内涵提升标杆区”。
作为黄埔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最后一个区域,文庙环境综合整治始于去年11月。在“留、改、拆”的城市更新模式下,如何把握安全底线,保证老城区居民有尊严的生活需求,保护老城区的城市肌理,重塑老城区的历史人文内涵,已成为老西门街和区相关职能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截至9月底,孔庙区实际拆除违章建筑690栋,超计划完成率113.5%。今年以来,老西门街的非法拆迁点数量也居全区之首。不仅如此,文庙区的所有公房都由房管局和南方集团以滚动和全覆盖的方式进行了大修。道路工程也已基本完成,许多项目已经实施,如升级消防设施、微型消防站、拆除占用道路的房屋、重建旧电线、修复外墙、绿化、卫生、商店招牌和照明景观。
拆迁与民生工程同步进行,突出历史特色
文庙区位于上海老城区,北至复兴东路,西至中华路,南至苗文路,东至河南南路。它占地约17.23公顷,包括四个住宅区:孔庙、曹家街、龚雪和小桃园。该地区有上海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等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临时政府旧址,还有蒲玉里、西康桥街141号等文化保护点。里面的房子都是旧的,建筑结构主要是老城区,70%的旧建筑都在二级以下。“文庙区是黄浦区地基最薄的区域,是老城厢区2016年和2017年“五违四需”综合治理后唯一未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剩余土地。它被列为2018年黄埔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唯一重点用地。”老西门街的负责人介绍说。
花梦街是文庙区一条相对宽敞的主干道,但它只能容纳私家车的单向行驶。许多七拐八弯的小巷甚至更窄。在一些小巷前面,身材稍大的人只能侧身通过。狭窄小巷的主要原因是非法建造居民住宅,小企业撞墙开店占据了空的公共空间。文庙区有几条小巷,狭窄到只有一缕光线留在头顶,被居民们形象地称为“一缕天空”。
这些建筑不仅侵犯了公共利益,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拆除已成为文庙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步。在街上,孔庙区被认为是2018年无违章建筑居委会(街)成立的关键点。根据设定的拆迁对象标准,将拆除608栋违章建筑和无证建筑,面积约3317平方米。与此同时,无照经营和无照经营将被取缔,赌博和赌博将被打击,集团租金将进行整顿。拆迁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拆迁后,将根据居民意愿推进更多的民生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改善公共环境。
近日,老西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姜新带记者在该地区逗留了一个小时。记者看到,这里道路两侧的违法建筑已经基本消失。同时,以历史风貌的保护和保护为主线,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老西门街道委托上海现代研究院这一专业单位,对综合治理区进行总体规划,包括道路、建筑、天际线和街巷的综合风貌,包括昼夜景观和居住管理等。
目前,老西门街道18个居委会全部通过了无违章建筑居委会验收,街道也于8月10日通过了全区第二批无违章建筑先进街道验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孔庙地区已完成了690个拆除点,其中644个已通过厨房和浴室的向内移动进行了修复。截至9月底,全街范围内共取缔了144个群租,商品房小区群租整治基本完成;117个“三合一”场所和257个无照经营家庭被取缔。永业里、花梦和景秀是三个公有住房小区,涉及1629户,房屋修缮已基本完成。加上房屋维修,安装了231个厕所(另外317个将很快安装),46个厨房进行了翻修。柳江街的两栋新公房被改造成了斜坡,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突破瓶颈,提升管理内涵,构建“共治+自治”模式
城市治理的绣花针应该是细的,不仅要穿透脸部,还要深入到里层。在文庙区环境的综合整治中,老西门街还探索了促进慢性病协同治疗的方式和中心城区旧区精细化综合管理模式。
环境综合整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形成合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老西门街将文庙区作为整治的主战场,并设立了促进建立无违章工作的指挥部,与文庙区综合环境管理指挥部相结合。总部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公室主任领导。它有一个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即综合小组、拆除小组、补救小组、工程小组和解决小组。街道是负责实施的主体,街道抽调专门力量全面负责日常工作推广。考虑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涉及到建设委员会、房管、绿化等不同职能部门,以及发展改革、财政等审批部门。,且项目重叠较多,街道指挥部建立了由市政委办公室联合牵头、与一线部门联合推进、与各执法单位联合运作的新“三重”机制,形成了沟通顺畅、支持有力、协作高效的格局。
下一步,老西门街将继续探索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共治+自治”的管理模式。发挥区域党建平台作用,扩大各部门、各方在孔庙总部推广中的联动效应,引进和凝聚各方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聚焦老城区,形成整体治理和老社区全球覆盖的合力。以“四保一”体制机制调整为契机,与南方物业中心建立制度,增强旧住宅区管理效能。
依托居民自治平台,引导自发参与。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无违章创建和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引导居民特别是实际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和企业承担违章处置、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主要责任。,增强老城区居民建造和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它还将依靠街道信息管理平台来提高管理效率。街道正在加紧推进旧西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与网格平台叠加统一,完善社区大脑,强化“以房治人”,强化“摸清家底,快速反应”,将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作为指挥决策的常态,提高源头控制、预警和社区综合管理的有效性。
记者了解到,文庙地区环境全面改善后,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文庙也将进行重建和扩建,以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感受历史,缅怀城市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