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2字,读完约6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近日,上海市黄浦区特邀专家论证了“全面依法治区、建设法治黄浦”的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据悉,经过前两轮六年的全力推进,黄浦区已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
“法治建设要关注民生,顺应民意,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永不停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沙子收集到塔里,在花园里开花。”黄浦区委书记高云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黄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城市更新压力大,利益结构调整矛盾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市管理精细化。近年来,我们通过依法治区,理顺了法治轨道上的许多问题,化解了各种矛盾,使法治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为特大城市的法治建设做出了“黄埔样本”
召集人们制定公共计划
谈到黄浦区“全面依法治区、建设黄浦”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到任务总结和保障措施,记者可以看到,这一行动计划的理念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可见。记者发现,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细分为六大类41个项目,分别明确了相应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据悉,这是黄埔区六年来推进全面法治、建设法治黄埔的一贯做法。前两个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了先规划、后实施、后监督的方法,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黄浦区司法局副局长毛永军认为,一年的规划在春天。在开展任何工作之前,都必须提前做好计划,通过找准基础,掌握真相,制定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之前做好计划,未雨绸缪,并有一个计划在手。
据悉,黄浦区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将于每年年初制定今年法治建设的具体项目,并分解到各责任单位。有些人可能会问,这些项目是如何定制的?
回顾过去三年,黄埔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法律样本和作品品牌。“10次拆迁违规”、“20次承重墙止损”、“33辆共享自行车”、“私人影院治理”等一系列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扩展的工作经验,赢得了普通百姓的普遍赞誉和支持。
“民意和民生是我们项目的根本方向。过去,每年启动30多个重点项目,涵盖社会治理和民生项目的各个方面。每一个项目都直接响应了群众的期望,触及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黄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路南告诉记者。
他说:“具体地说,我们抓住了两个极端。一是通过群众来信来访、12345市民热线和深入基层调研,收集群众心声和民意,把握群众脉搏;第二,向专家学习,做好路径规划,寻找大城市的善治之路。然后逐年立项,逐步解决许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减少时间和疏忽职守作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梦街馄饨”因其口感好、馅料丰富、价格实惠而成为上海市民的良心小吃。然而,去年,它经历了从繁荣到关闭,再到重新开放和互联网普及的跌宕起伏。
据悉,“花梦街馄饨”凤凰涅槃源于黄埔区小餐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过去的两年里,黄埔区共有1059个食品经营户完成了标准化管理。这些小食品和饮料经销店多年来一直没有营业执照,现在已经恢复了活力,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营业执照、标准化商店、人员健康和食品安全。
事实上,小餐饮企业的治理只是优化黄埔区商业环境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黄浦区市场监督局作为依法治区的具体项目,具体负责建设法制化、国际化、便捷化的商业环境。
区市场监督局局长张勤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深受感动。她说:“黄埔区是上海的核心老城区。老城区有许多商人、游客和聚集的居民。我们必须考虑法治的刚性,但也要考虑历史的传承和公民的感情。我们必须刚柔相济。法与理的和谐,在力量的消减和生命力的倍增之间找到平衡。”
去年底,黄浦区市场监督局的这一项目和其他一大批项目被评为上海市法律治理优秀案例和黄浦区法律实践最佳案例,而第一个城市版《家庭法》和半松园路街道发起的“行业委员会法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纵观近年来的成功项目,有的注重依法完善决策机制,有的注重解决城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的注重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的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解决新兴业态的管理问题。
黄浦区司法局局长刘辉告诉记者,我们从切时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着眼于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善于在各种法律法规中寻找法治化治理的最有效路径,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提高干部群众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
考勤主管负责
吴先生住在黄浦区某小区,他在装修新房时,正要敲开承重墙的门,这时物业公司和社区干部上门通知他损坏承重墙的后果,并派发宣传手册。吴先生说,他认为破门而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现在他知道这是违法的,伤害了别人和自己。
据报道,2018年,全区共发现136起疑似承重结构损坏案件,78起得到确认,66起得到整改并结案。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丁启宁强调:“破坏承重墙是城市管理中的一种痼疾。在区法制办的领导下,我们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寻找法治治理的最佳解决方案,整合执法力量,重构执法流程,制定了“20项受损承重结构综合治理方案”,简洁易行。”
他认为,要根除城市管理中的这种顽疾,除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从上到下进行监督,并在不同层面上传递实施责任。
为此,中共黄埔区委员会率先在上海开展了“四项责任制”专项检查,并先后研究制定了《黄埔区法制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2018年30项检查清单》,形成了部署、检查、考核一致的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法制建设四项责任制。
一年来,区委领导亲自带队,对18个依法治区重点项目进行调研,形成了推进依法治区项目的检查机制。同时,黄浦区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将法律专家与依法治区重点项目联系起来,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的依法治区评价体系。此外,黄浦区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人大监督,形成“全要素监督”,大力推进法治建设。
黄浦区市长赵克俭自信地表示,法治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法治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黄埔区多年来通过项目推进全面法治,极大地提升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和成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找到了解决特大城市中心城市治理问题的新途径,努力把黄埔打造成上海乃至全国的“法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