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0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31日,由大浦桥街、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和上海音像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主题教育专题活动“街区成长见证共和国发展研讨会”和新书《大浦桥:上海街区的成长》新闻发布会在大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领导人一起为新书揭幕。

《大浦大桥:上海街区的成长》是由上海市史志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领导的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共同打造的“上海城市更新与人文遗产”系列之一。整本书图文并茂,展示了建国以来大浦大桥从桥名到路名再到街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本次新书发布会以可读、可听、可视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街区形成的独特路径和肌理,这不仅是解读初衷、践行使命的体现,也是街区百年变迁的回眸,是创建文明和谐新城的开始。

大浦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沙耀杰表示,未来,最初的动力将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打造“人文大浦”。


“大埔”有一座桥。如果你说大浦大桥,你必须先说赵家浜。历史上,赵家浜自东向西横贯,日晖港和东麓铺自北向南延伸。自宋元上海兴镇县建立以来,它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航运路线。大埔桥是赵家浜上的一座古桥,大致位于今天的徐家汇路和瑞金二路。最初是一座木桥,在20世纪20年代被改造成了一座水泥桥;1946年,在没有赵家浜的情况下,日晖港(现瑞金南路)以东的河道被填平,大桥被完全拆除。至于这座桥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还真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大浦桥”这个词是从“代浦桥”演变而来的。代浦桥曾经横跨东卢普,位于今天的赵家浜路18号和26号之间,于1890年被拆除。“大浦桥”的桥名最早是在民国初年作为区域名称使用的,指的是附近一两百米范围内的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大浦路”、“大浦”和“大浦桥”被命名为区域,但范围不时发生变化。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在过去的100年里,大浦大桥从一个桥的名字变成了一个路的名字,变成了一个街道的名字,这凸显了这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它已经从江南村发展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街区。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赵家浜大浦大桥作为历史街区,从形态到格局、从功能到结构都有着清晰的演变,呈现出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从农村园冶到现代街区,大浦桥街区经历了从形式到结构的多次演变,其格局完整,具有典型意义。作为近代形成的街区,大浦大桥的样本价值也体现在当代的变迁中,特别是体现在城市更新所赋予的意义上,这是极其现代的。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描述:1981年,赵家浜路上的大浦大桥

与北京的“龙须沟”相对应,上海的“赵家浜”也颇具象征意义,是建国初期城市改造的一个成果和典范。1954年,上海市政府开始改造赵家浜,这是上海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之一。其中,大浦大桥作为重要的节点和区域(东段),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56年12月,新肇嘉浜路东起徐路,经过大埔桥、日晖东路、达木桥、林峰桥等几十个路口,向西延伸至徐家汇,与漕溪北路、华山路、衡山路相连,全长3公里,宽60米。经过绿化建设,赵家浜路两侧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大道中间的街心花园鲜花盛开,五彩缤纷。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浦桥街区改造的步伐逐步加快,其范围、规模和模式都是前所未有的。许多污染严重的工厂相继搬出,腾出了许多空的房间用于该地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建设。199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治理严重污染的日晖港,这是相当有效的。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描述:曾经的日晖港

1992年初,在大埔桥徐路第三居委会管辖的地块(以下简称“歇三基地”)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期地块租赁,这也为上海以土地租赁的形式将旧城区成片改造开了先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浦大桥周围的市政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可以说,这是大浦大桥历史上一次大规模、复杂的街区更新运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另一个机会。大浦大桥以功能升级、形态发展和结构优化为手段,着力发展商业、休闲服务和现代住宅,使该地区成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商住区。

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描述:海华花园

过去70年的大浦大桥不仅是旧区改造的典范,也是街区改造的典范。大浦桥街区的发展见证了共和国的发展和壮大。

新书主编马、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刘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代史研究室主任等就选择大浦大桥作为街区变迁“样本”的原因、价值和意义、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变迁和城市更新、如何将街区成长与上海历史和民国发展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摘要:本文从“街区成长”这一独特视角,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不仅凸显了上海多元化街区的独特内涵,也为主题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打造街区“样本” 《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新书发布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