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2字,读完约2分钟
“黄埔区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今天正式整合。35次医学检查和9次医学成像检查的结果实现了该地区的有效流通。自互认机制运作两周以来,该区域19个医疗机构实施了14 796个互认项目,服务人口为1 529人。不同医院的“重复检查”问题将不再困扰人们。
12月31日,区卫生委员会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信息交流与健康共享”的体验日。社区居民真正体会到了体检结果的互联互通和相互认可所带来的便利。
“过去,我去看医生的时候,会去医院做ct检查,而当我去另一家医院看专家的时候,又要再检查一次。”豫园社区居民王说,他是“智能医疗”的受益者。“现在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认可不仅使看病的过程更快,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更让他高兴的是,“我以前在第九医院看医生,现在病后可以在社区医院做随访。”这种求医的新体验,使王先生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这简直是一大包医疗福利。”
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医疗便利。区医院体检结果互认机制运行后,区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实现了双向转诊。也就是说,如果王先生需要再次去第九医院看专家号,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为他预约挂号,他可以少跑一次。此外,如果在随访期间有必要,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医疗系统”与地区医院的专家联系,以“咨询”社区居民。
“让数据运行得更多,让人们运行得更少”。如今,黄埔区充分依靠信息互联的创新成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智慧”解决了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带来了健康红利。
记者了解到,互连互认是一项突破性措施,旨在简化医疗、避免重复检查和检测、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此基础上,黄浦区卫生委充分结合家庭医生合同制,以信息技术为针,以合同制服务为线,推出了“智能健康站”、“家庭医生服务线”、“健康服务进大楼”、“中医智慧配送圈”、“区域康复三级网络建设”、“李奇更衣室进家庭”、“黄浦新养老模式”等十项服务人民健康的措施
下一步,黄浦区将继续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智能医院建设,搭建家庭医生智能平台等。,努力创建全过程的新型“智能化”卫生服务模式。